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萧山化纤业面对困境突出重围转型升级

  市场饱和,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利润大降甚至亏损……眼下的化纤行业正处于近年来少见的行业性低谷。中国化纤网上每天跳动的数据显示,从今年春节后至今,化纤产品价格普遍又跌了10%左右。

  在“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衙前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楼航现在最关注的就是镇上化纤企业的开工率、用电量、库存等几个关键数据。今年1至2月,衙前镇规上工业产销率92.7%,而往年一般在98%左右,现在库存金额约有6.3亿元。“去年还要糟糕。有的企业车间过道都堆满了原料。”楼航说。

  衙前镇600余家各类企业中,超过九成是化纤纺织企业,云集了恒逸、开氏、兴惠等一批在中国化纤业举足轻重的企业,仅衙前涤纶的产量就占全国的近10%。

  “衙前化纤企业一直是在市场风浪中成长的,去年也保持了平稳增长。但现在看来,如果这样的形势持续下去,衙前企业在成本、价格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恐怕会丧失殆尽。衙前化纤业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楼航说。

  大企业,向上走

  化纤产业链较长,在“原油—石脑油—MX/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PET(聚酯)—合成化纤”的链条中,PTA—PET是中心环节。“前两年,衙前多家大企业在此重金投入,动辄就是10多个亿。”楼航说。

  春节后是PTA的传统淡季,不过今年可谓惨淡。恒远化纤副总经理钱宏涛说:“往年这时候下游企业该补库了,但今年就是降价也不大卖得动。PTA利润已从曾经的2300元/吨迅速归零。”

  化纤行业从烈火烹油般的红火到今天的惨淡经营,也就是两三年。

  因为棉花价格上涨刺激了对替代品化纤的需求,2011年全国化纤投资达到2009年的2.7倍。从下游开始的产能扩张,一步步向上游传导。在衙前,仅恒逸集团PTA产能短短几年就达到565万吨/年,相当于2004年全国PTA总产能。2012年,在银根缩紧、原油涨价等因素影响下,聚酯行业步入大范围亏损,而上游PTA的扩张一下却刹不了车。在浙江,就有远东石化70万吨、桐昆集团150万吨、恒力化纤220万吨等新装置投产。

  专做化纤行业信息服务的浙江华瑞信息资讯公司的总经理赖天明说,PTA—聚酯环节投资周期为1至2年,前两年投下去的项目,今明两年将迎来投产高峰。

  “它上游的PX有65%还要靠进口,下游加弹、织造业产能经过多年调整已趋稳定,PTA—聚酯的过剩产能一时消化不了。”楼航分析。

  扩张——过剩——亏损,洗牌就在眼前。只是,这一轮洗掉的会是谁?

  在衙前,恒逸这样的“巨无霸”具有风向标意义。2月25日,恒逸石化宣布其文莱项目获批,43.2亿美元的总投资创下民企境外投资新纪录。这个年加工800万吨原油的石化项目,主要产品之一为PX,年产能150万吨。

  向上向上再向上,以规模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进军上游寻找利润新增长点,这似乎是恒逸的一贯战略。这家从终端织造起家的民企,这些年来打破跨国巨头的垄断,相继在全国首家实现聚酯熔体直纺工艺国产化,在民企中首家进入PTA产业。在这些大动作中,恒逸并非都是单枪匹马,善于强强联合体现了衙前企业特有的智慧和魄力。恒逸与荣盛两大集团合作的PTA项目,产能接近全国的50%;恒逸与中石化合作,进入己内酰胺(锦纶原料)生产行列……

  无独有偶,衙前的开氏集团与中海油合作PX项目,也尝到了向上走的甜头,投产以来效益明显。

  对此,一位长期关注化纤业的专家认为,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拥有上游优势的企业更能撑到最后。

12下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