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红桥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津党发〔2010〕9号)和《关于印发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10〕34号),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突破性发展,特制定红桥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区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代表了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建带动,强三优二”发展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迫切需要,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要把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集中全区各方面力量,扶持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为红桥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又好又美贡献力量。

二、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我区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91家,占全区中小企业总数的6.4%,2009年累计销售收入约38亿元,实现留区税收3300万元,科技人员从业数达到1900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成为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充分整合载体资源,先后建成金兴科技大厦、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红桥科技促进中心、天津创意街、红桥文化产业园等8.2万平方米科技载体设施。先后出台了《红桥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1项政策措施。区财政累计投入9458万元用于奖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两台一组”(投资平台、融资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总额超过2亿元。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国家和市级科技支撑项目66个,获得无偿资助2873万元。

(二)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⒈载体总量小,无法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尽管下大力量整合区内资源,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载体,但是在载体规模上和其他区县还相差甚远,仍然存在着载体分散无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等问题。由于载体总量小,企业形成规模后往往迁出我区,造成税源流失。载体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⒉领军企业少,无法形成产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2500家(市内六区3343家),我区仅占1.5%(占市内六区的5.7%),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仅占全市的1.46%,年销售收入没有超过1亿元的企业。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知名品牌的企业,无法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⒊产学研对接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区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有各类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9家,专业技术人员1.23万人,但由于缺乏良性的产学研对接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大批专利无法实施。

三、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津党发〔2010〕9号)和《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津政发〔2010〕34号),完善孵化体系、加强行业引导、统筹科技资源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之势创设良好氛围,大力推进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载体设施建设,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之势提供载体保证,实施政策、资金、服务优势“聚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留区税收突破1.5亿元。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又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个。聚集形成光机电一体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的60%,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载体支撑

⒈加快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建设,形成规模化产业园区。光荣道科技产业园规划总用地1.4平方公里,起步区360亩土地开发条件成熟,已有银泰大厦、宝能大厦和经济联合大厦三个项目开工建设,并与北科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到2011年底,该园区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5万平方米载体,到2013年底可达到40万平方米,“十二五”末可达到60万平方米,容纳各类企业90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到70%以上。

⒉加快湘潭道地区改造工作,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1年上半年完成外贸地毯厂c、d区改造工作,建成云计算和物联网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大成面粉厂改造工作,建成台湾名品城。“十二五”末该区域建筑面积可达到11万平米,可容纳各类企业24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到60%以上。

⒊整合区内载体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园区。做好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位于金兴科技大厦)、红桥科技促进中心(位于芥园道小学)和红桥文化产业园(位于红桥文化馆)等特色园区入驻企业调整工作,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比例。紧紧抓住教育布局调整机遇,利用北洋职专等教育载体建设科教产业园。“十二五”末特色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6.3万平米,可容纳各类企业30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

⒋为进一步解决发展的空间受限、中心城区产业调整、第二产业企业梯次转移问题,我区与山东庆云、河北雄县共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科技产业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泛的空间支持。

(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密集的政策支撑

⒈对于符合条件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10万元至60万元资金支持,成长期和壮大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资金支持,重大项目给予500万元以上资金支持。

⒉制定《红桥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红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梳理国家、市、区已经颁布实施的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编辑成册列入政策支撑体系。

⒊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非禁即入”准入政策,实施海外留学人员、高校师生、科技人员等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放宽名称核准条件,鼓励以知识产权等智力成果出资,放宽企业住所限制,放宽科技型企业集团准入条件。

⒋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软件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研发经费150%加计抵扣、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技术转让所得税等税收激励政策。

(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撑

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滚动发展”的思路,区财政在“十二五”期间筹集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以无偿资助形式为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专利实施提供资金支持。成立由区科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发改委组成的红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设在区科委),负责管理专项资金。

⒉完善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两台一组”作用,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实物抵押和企业联保等形式获得社会投融资,“十二五”期间共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总额6至8亿元。

⒊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为企业提供项目包装服务,鼓励企业申请国家和市级科技支撑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实验室,帮助企业获得国家和市级支持资金。

(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

⒈深化区校合作战略协议。建立专家工作站,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力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对接,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⒉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程。联合高校举办企业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资本运作等专题培训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导者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联合高职和中等专业学校对企业一线工人进行技能培训。

⒊构建“科技红桥”网络服务平台。在科委网站开设专栏与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天津市红桥区中小企业网实现数据对接,提供科技政策、投资融资、市场开拓等信息服务。建立科技资源数据库,将区域内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实验设备等信息分类入库,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系统,发挥统计监测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六、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红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科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区商务委分管主任担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考核机制

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今后两年内每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帮助新发展1至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区委组织部门出台专门意见落实此项工作,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专项考核。

(三)创新工作招法

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梳理具有发展潜力的专利项目,与专利持有人开展技术合作,创办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启动红桥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企业引进创新要素,增加科技含量,转型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成长性的企业,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