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东疆二期封关标志 两项全国之最启新航程

  日前,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二期)6平方公里顺利通过封关验收程序,将进一步拓展东疆保税港区发展空间,为更多的国际国内企业投资滨海新区创造有利条件。自2007年年底一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以来,东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我国船舶离岸租赁第一单和飞机融资租赁第一单均出自东疆保税港区。此次验收后,标志着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航运中上游产业占半壁江山  上个月,随着星海国际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在东疆保税港区成功注册,东疆保税港区注册企业超过千家。这些企业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约占总数的96%。  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东疆的1000多家企业中,含单机单船公司在内的租赁企业有300家以上,船公司和船舶服务类企业近百家,再加上贸易结算、交易市场主体企业和会员企业,东疆处在国际航运业中上游产业链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总量的一半。  地税东疆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融资租赁行业共入库1.64亿元,占地方税收的38%;贸易结算、汽车、酒类、交易市场类产业税收4288万元,占10%以上。国税东疆所的统计也印证了同样的现象,今年上半年,东疆重点批发、物流企业入库企业所得税1.2亿元,占该税种的95%。正是处在中上游产业链企业的快速壮大,使得东疆保税港区1月至7月税收收入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106.9%。  与国际接轨打开东疆路径  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国说:“现在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推动保税港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是东疆打开局面的关键。”  东疆管委会联合东疆港区开发主体的天津港集团和口岸监管单位,比照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功能需求,安排了24项重点创新工作。在货物流通方面,重点建设保税通道、创新查验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商品交易中心;在资金流动方面,重点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在企业经营方面,重点建设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制定船舶登记注册政策、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在人员进出方面,重点解决进出境签证问题。  2009年12月3日,中国单机公司运作模式的第一单在东疆保税港区诞生,随后又有了船舶离岸租赁业务的第一单、内资租赁企业借用境外商业贷款第一单。在融资租赁取得突破的同时,随着功能创新的推进,东疆保税港区的部分领域功能得到完善,东疆航运、永续航运、中运海运等一批航运企业试探性进入了保税港区;红酒、冻品、乳品、工程机械、游艇等国际商品的交易也开始活跃起来,一批国际商品交易市场主体公司陆续在东疆落户,随后是中建材、中粮食品、中煤焦化等大型企业的贸易结算项目相继投入东疆的“怀抱”。  重点突破中上游产业发展壁垒  2011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在报批过程中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得到不断完善,这使得政策对发展国际航运业中上游产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2011年8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营业税政策,东疆航运、物流企业负担大大减轻,应对国际航运业不景气局面的能力得到增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远集团将旗下青岛、深圳等四地散货运输业务整合后的中远散运集团注册在东疆,并在半年内将注册资本增加到260亿元。  随后,《方案》中的单项试点政策也开始逐一落实:依据试点政策要求,租赁企业已经享受进口空载25吨以上飞机减按4%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并累计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长期外债指标5.5亿美元;飞机租赁税收征管方面的创新试点也已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试点政策在今年8月获批,并正式启动。  涉及深水区改革的试点政策也在快速推进之中,交通运输部已同意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保税租赁船舶所有权登记试点,《国际船舶登记规则》已由市政府上报交通运输部;简化离岸账户审批、开展资本项目意愿结汇试点、短期外债指标等方案已由天津外汇管理局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目前,从航运中游产业看,我国大量优质船舶都悬挂方便旗,船公司也飘在国外,上游的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服务、海事商事、航运研究、航运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国际转口贸易、中转配送、拆拼箱和贸易服务功能薄弱。这些短板在东疆保税港区看来,都是区域发展的空间。  张爱国表示:“二期封关后,东疆保税港区拥有两个‘全国之最’,一是封关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二是发展国际航运业最优的政策。东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逐条推动《方案》的试点政策落实,比照国际航运中心水平提升营商环境,努力把东疆做成国际航运业中上游产业最集中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