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运城果业发展迈入新时代

临猗果农正在采摘苹果。

万荣县的出口水果生产线。

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果王争霸赛评选现场。

第二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外国友人在平陆展馆品尝苹果。

果农正在向果业专家咨询。

盐湖农业生态园区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今年的运城果交会上档次、展品丰富、规模大,这展会结束都半个月了,还有客商和游客慕名而来,运城苹果真火起来了。”12月2日,在万荣县城边上的俊杰果库老板张俊杰对果交会上的盛况念念不忘。

举办15项活动,参观人员40万人次,签约项目129个、意向投资总额达121.8亿元,各展厅签订销售意向合同400余份、总金额3亿元……这是11月12日闭幕的第二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的一份成绩单。

在此届果交会上,“运城苹果”作为区域公用品牌首次亮相,这标志着以苹果为代表的运城优势农产品,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全面吹响了进军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的集结号。正如运城市副市长乔登州所说:“果交会成功打响了‘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第一战役,运城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推进以果业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也就是说运城果业发展迈入了新时代。”

1制定标准化技术规范让好土地结出金果子

“要加大地下投入,多施入和有益菌搭配的农家肥……”果交会上,最受欢迎的是专家咨询台,果农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咨询台前,有的记笔记,刨根问底现场问个明白;有的用录音,囫囵吞枣回去慢慢“消化”。

一年一度的果品交易博览会,不仅是果农们开眼界的大市场,更是果农们交流比武的展示平台。选出“果王”就是果交会期间的重头戏,11位专家评委在1000多份苹果样品中,根据果实光洁度、着色度、口感、含糖度等项目详细测评后,评选出当年果王。

“其实苹果种植没啥诀窍,就是选好品种,用好农家肥,严格按照专家给的标准流程就肯定能种出好苹果。”摘得2017年果王桂冠的平陆果农景礼义如实给果农们介绍经验。

拥有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全市苹果种植面积328万亩,产量60亿公斤,占全省的7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产量大、面积大、成本提高、收益放缓、树龄老化和果农质量意识不强、技术转型不果断等,正说明了运城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果王争霸赛就是让果农看到什么是好苹果,而通过专家讲解和‘果王’现身说法,又让果农了解到好苹果是怎么种出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畅文选说。

看到别人种出那么多好吃好看的苹果,一个就能卖到十几元钱,深受刺激的芮城果农冯春来算是看明白了,要想提高苹果质量和产量,就得大量间伐,降低密度,不然会影响光照、养分,苹果质量差,产量也上不去。

道理好懂,可做起来不容易。每棵果树都是果农的“心头肉”,哪是说砍就能砍的。“果树砍一半,产量下去了,卖不出钱怎么办?”吴忠定坦言,当时心里也确实打鼓。

为了不让农民收入受影响,只要是间伐减密的、果树高接换头的、品种更新的,运城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良种苗木、果实套袋、果园机械等方面支持果业发展,全市果品优种率超过70%。

“果树少了,老果园活了。”两年前,经过专家技术指导过的临猗县北辛乡王申村果农李前程说。如今他的果园8米行距、8米株距,果园透了气,本该进入“暮年”的果树又焕发青春,产量翻番,每亩收入从几千元到了2万元。

“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把经过试验的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当地水土的品种推荐给果农,并提供配套技术,避免因‘南橘北枳’而给果农造成损失,设在临猗县的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综合实验站,正是苹果新技术推广的中枢。”畅文选介绍说。

技术提升,品种更新,果农的认识也不能落伍。近年来,运城市每年培训果农50万人次。果园间伐、果实套袋、施有机肥、壁蜂授粉、生物防治和物联网等六大集成技术,已经成了运城苹果标准化生产的“规矩”。

如今,运城果农的技术高了,不少新理念、新技术都不再是“稀罕”东西;运城苹果的结构变了,从无公害到有机苹果,高品质产品比例大幅提升。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靳国全说:“有生产标准,品质就有保证,我们的苹果在市场上很抢手,今年在果交会上订单量又增加了不少,销量已经翻番。”

2建立省级出口平台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这两年,临猗县的果业大户王万保就一点儿没闲着,他正在谋划自己的出口品牌。

在过去,向果园要高产是王万保的目标,但是高产后收益却不尽人意,“果贱伤农”时有发生。经过几年的摸索,他发现,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就得提升品质,做出口,赚高端市场的外汇。

但是,做出口赚外汇对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太难了。

但是王万保等来了他的“春风”。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运城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平台。省长楼阳生作出批示,把运城打造成全省果品果业的龙头、打造成省级水果出口平台,此事要作为省级战略来办。自此,王万保底气十足。

在出口平台的推动下,运城市将从事出口水果的35家企业,108个注册果园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合作,让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走出国门,形成运城农产品外贸出口的主体力量。于此同时,打造山西运城(国际)农产品交易服务窗口,在“临夏盐”核心区临猗县与盐湖区交界的市城区建设集批发交易、加工配送、拍卖、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会展、检验检疫、电子结算、金融服务、品牌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各县布局建设或改造提升一批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便捷、一体化的服务。

“以后水果出口就和去农贸市场批发一样方便了。”和王万保一样兴奋的还有盐湖区郭半村建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增科,“我们盐湖区是国家级出口酥梨示范区,合作社的酥梨品质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一致认可,有了好的价格,每亩梨树就可以收入万元以上,老百姓种植高品质酥梨的劲头就足,有了优质果,就能吸引更多国外客商来,这才是多赢呢!”说到这儿,郭增科笑出了声。

“从出口平台上既可以看到技术,也可以看到市场上需要的产品,这个平台还会建立专家库,邀请国家级的一些专家在这个平台上为大家搞技术咨询服务。”副市长乔登州说,国际市场给农产品带来了出口机遇,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动能,许多企业纷纷通过技术创新、产品革新扩大出口,推动运城农业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

3打造专业销售团队让“运城苹果”驰名中外

“使用公共品牌,责任重于泰山,要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运城苹果’这个金字招牌,用优质安全的果品为她拓宽市场。”果交会期间,平陆金童果业合作社、临猗县万腾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直销专业合作社、万荣县华荣果业有限公司、运城市新科太方果蔬商贸有限公司、芮城惠丰果品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被运城市授予“运城苹果”品牌运营商称号并庄严承诺。

年产62亿公斤水果、出口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城水果,已有果业企业、合作社1200多家,从果品生产、储藏、营销等已形成“全链条”服务,在太原、天津、北京等地建立直销门店,与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每年销量达9000余吨。运城市在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构建生产、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不仅让广大果农分享从生产到销售的增值收益,还让世界各大洲的人们都品尝到了美味的运城水果。

万荣县的华荣果业公司是一家苹果出口企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公司陆续和北美、欧盟、澳洲、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每年出口数千吨高档苹果,一年四季不间断。

“首次代表中国鲜水果出口美国的就是我们公司的苹果。现在每年的出口量都是翻倍增加,除了果品品质不断提高外,还有政府部门为农产品的出口铺路和搭台。”华荣果业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更好地铺好出口外汇这条路,运城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建立电商交易市场,成立水果出口办事处。“目前我们的苹果已经开通了淘宝、京东等线上销售渠道,明年还将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中心,通过电商将万荣苹果销往全世界。”贾村乡乡长李勃说。

69岁的王里村村民郭印西不再迷恋于提高产量,而是主动砍掉那些稠密的果树,放弃使用化肥,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苹果品质。“我的苹果都跑到外国人的餐桌上了,更得把品质搞好,不能给运城苹果抹黑。”郭印西说,靠着种苹果,他每年纯收入近10万元,给儿子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和一辆近10万元的小轿车,对未来的养老也毫不担心。

为了方便国内外客商宣传推介和贸易洽谈,运城市在新疆霍尔果斯、东北黑河等边贸城市设立了运城苹果直销窗口,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创造便利条件,鼓励优质农产品抓住重大机遇,推动出口贸易增速增量。已开通的直飞泰国曼谷等航班,今后还要继续开通与东南亚等国的直达航班,不断推动农业对外开放。

目前,运城市已拥有水果出口企业14家,苹果、梨、桃、樱桃、柿子、枣等出口备案水果品种10多个,截至今年9月底,运城水果出口国家就从去年的37个增加到53个,第二届果交会更是吸引了33个国家、国内外1200多家客商,完成了121.8亿元的贸易订单,出口量同比增长150%左右,运城果业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开启,“国际味儿”也会越来越足。

本版文字王荔本版摄影冯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