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坝滩地富民惠民促增收--山西黄河新闻网

9月29日,秋风渐起,驾车行驶在汾西县崎岖的山路上,“汾西水利”、“塔上坝”、“阳洼骨干坝”、“东沟坝”等气势壮观、风景秀丽的淤地坝依次从眼前掠过,“U”形的沟道,沟宽且浅,两旁的庄稼地里农作物沉甸甸地点着头。

汾西县位于临汾市西北端,地处吕梁山大背斜东侧,属于黄土残垣沟壑区,境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6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7000吨,年均向下游输送泥沙量达545万吨。境内的团柏河、对竹河、驼娥河、沟西河,即为汾河水系,黄河二级支流,是向下游输送泥沙的主要河流,也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表里河山的荒山秃岭让农民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粮食产量上不来,收入来源短缺,让农民的生活贫困不堪。如何使荒地变为良田,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摆在汾西县,也是摆在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县面前的重大难题。

这些大中型淤地坝在沟道里发挥着“枢纽”作用,特别是骨干坝的设计防洪标准均在200年以上,对坝下游形成有效保护。同时,沟道坝系工程通过大中小坝合理布设,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防御自然灾害体系,能够有效防洪缓洪,固沟防冲,上拦下保,为上下游开展沟道治理创造了条件。为此,山西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在淤地坝建设的基础上,配套实施了坝滩联治、沟坝地治理等项目,将淤地坝上拦下保的控制性作用发挥到极致。具体做法是,在淤地坝的上游淤成肥沃的坝地;对淤地坝下游的荒滩、荒地和瘠薄滩地,加厚土层,提高标准;对已成的坝滩地,建设排洪渠,防洪保收;对有长流水的沟道,开挖排盐、排碱渠,防止下湿和盐碱化;对蓄水的淤地坝,配套灌溉渠系,进一步将坝滩地变为水浇地,用这些办法,打造出了许多精品工程。 坝滩地聚土、聚水、聚肥,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高产稳产,能够快速有效增地、增产、增收。因此群众中有“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等说法,并将淤地坝称为“粮囤子”、“钱袋子”。研究表明,坝滩地土壤中含水量相当于坡耕地的2.5倍;每吨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肥含量分别是坡地的2.2倍、5倍、6.2倍和2.3倍。坝滩地多年平均亩产一般年份是梯田的2-3倍,坡耕地的6-10倍。稳产高产的坝系农业能够改广种薄收为少种多收,满足农民的基本粮食需求,缓减林牧用地矛盾,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创造了条件。

记者 郝薇 通讯员 张志勇 曹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