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统计局机关党委书记李兴怀解读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统计局机关党委书记 李兴怀解读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田水利条件持续改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2006年以来,四川耕地流转规模不断加大,农业经营单位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有规模农业经营户13.51万户;农业经营单位10.09万个,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10年前增长4.9倍。农业经营单位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合作社数量大幅度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2016年末,全省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3.71万个,占农业经营单位的36.8%。分地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数量最多,分别占全省的49.4%和44.3%;川东北经济区规模农业经营户数量最少,占全省的9.6%;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农业经营单位数量最少,占全省5.6%。伴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的比重为9.2%;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猪和禽类存栏量分别占全省的35.1%和42.6%;水产规模化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面积的69.5%。二、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下,四川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有拖拉机18.44万台,比2006年增长80.8%;排灌动力机械193.58万台,增长2.3倍;机动脱粒机231.13万台,增长17.2%;联合收获机3.19万台,增长4.3倍。耕整机、旋耕机、机动脱粒机分别占全国的6.2%、14.1%、22.4%。整体而言,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相对较高,川西北生态经济区较低。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所提升,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达到41.9%、3.5%和27.9%;分品种看,小麦、稻谷机械化作业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分经营主体看,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经营单位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三、农田水利条件持续改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四川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和排灌站分别为77.07万个、2.98万个,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数量最多,分别占全省44.7%、68.5%。能够正常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41.74万个,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相对较多,分别占全省38.6%、32.7%、25.7%。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全省灌溉耕地面积不断增加。2016年,全省有灌溉设施或水源,正常气候下灌溉耕地面积占全省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54.1%。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占能灌溉耕地面积的7.8%。从灌溉用水源看,主要使用地表水的占96.2%,主要使用地下水的占3.8%。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随着农业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四川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温室占地面积5.95千公顷,比2006年增长12.0倍;大棚占地面积28.17千公顷,增长2.1倍。分地区看,川东北经济区温室占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的33.4%,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棚占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的53.8%;川西北生态经济区设施农业面积最少,上述两项仅占全省的3.4%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