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集聚动能 军民融合企业“万舰齐发”

——全创改革的绵阳实践观察(三)

3月14日,在游仙区东林乡,3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园一期启动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正有序推进,中物技术现代科技服务平台、库卡机器人工程中心等项目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核技术应用、航空配套等产业。

军民融合企业和产业的培育,决定着绵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最终效果。在全创改革实践中,绵阳大胆探索军民融合企业认证、培育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对军民融合业进行精准“滴灌”,绵阳军民融合企业正呈现出“万舰齐发”的可喜局面。

[摸清家底]238户企业获军民融合“身份证”

“我们研发的电子签章产品获得了国家商用密码产品许可证。”四川思安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晓芳说,“现在被认证为军民融合企业,在闯军品市场时更有底气和信心了。”

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摸清家底是前提。为此,绵阳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绵阳只得大量参考借鉴相关文献,广泛听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修改之后,《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根据之前绵阳探索出的“院所自转、院企联转、军工自转、民参军”四种模式,绵阳制定出了10项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

去年11月,绵阳首批238家企业获得军民融合企业认证,大多数分布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机械及冶金产业、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

这份军民融合企业名单中,既有长虹、九洲这样的老牌国有军工企业,也有利尔化学、科莱电梯这种“军转民”后起之秀,还有龙兴科技等一大批目前产值不大,但发展潜力不可小觑的“民参军”企业。

[有的放矢]系列政策有了用武之地

观察此轮改革不难发现,如果把绵阳之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作“箭”,那么企业和产业就相当于“靶”。军民融合企业认证完成后,包括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金融服务等五支“箭”,就有了明确的“靶子”。

这种“靶向牵引”的改革办法,在实践中开始渐显威力。以游仙区为例,该区财政出资1亿元,设立了含金量十足的扶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政策,专项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此外,该区还成立了绵阳首个军民融合孵化器,现已入驻10余家军民融合企业。围绕军民融合,绵阳科创园区已建成科技城创新中心、中物技术转移中心等大批国家级孵化、研发中心。

绵阳还将以军民融合企业认定为基础,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数据库,动态跟踪管理、定期采集企业数据,科学分析军民融合企业运行情况,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完整、适用的军民融合企业统计标准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集中集聚]为军民融合企业“筑巢”

今年1月,《绵阳市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培育“梧桐计划”》出炉。按照该规划,绵阳计划用五年时间,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绵阳军民融合企业分布在绵阳各地,产业种类较多。如何整合资源,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绵阳决定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他们为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园起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梧桐计划”——栽好产业园这棵“梧桐树”,引来军民融合企业“金凤凰”。

为此,绵阳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制定严格的“入围”标准:以国防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在“产业集群”上做文章。最终,光电产业园等10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入围。

在建设思路上,绵阳重点突出产业园区的专业特色。依托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绵阳原打算建“航空航天产业园”,但因“航空航天”概念太大,最后园区命名为中航发航空与燃机产业园;绵阳两家大型国企原打算以科技园命名,但因全国科技园不计其数,“科技”太笼统,不能体现军民融合的特色,最后园区命名为智慧制造产业园和空管二次雷达产业园。

为实施“梧桐计划”,绵阳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梳理出了一批重点军民融合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计划在2017年开工,计划完成工业投资91亿元。有了众多军民融合项目作支撑,绵阳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前景可期:预计今年内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将聚集企业180余家,实现产值450亿元以上;到2020年聚集企业380余家,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全创观察

问题导向靶向牵引方能做好产业文章

绵阳全面创新改革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能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认证企业、梳理产业、配套政策,绵阳打出的是一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组合拳”,背后则是对真问题的深刻把握和改革目标的精准把控。

作为国防科研军工重镇,绵阳军民融合企业众多。此前,绵阳出台了一揽子扶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由于对军民融合企业缺乏认证,绵阳在执行这些政策时显得很尴尬,哪些该扶,哪些不该扶,难以完全做到精准。为军民融合企业发“身份证”,军民融合企业除享受专门的扶持政策外,闯市场时还更有底气。

过去,绵阳军民融合企业分散、产业种类较多,难以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合力。从散到聚,由分到合,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实践是务实的做法。因为决定打造的这些产业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实践中,绵阳的想法和正在做的,就是通过军民融合核心企业的带动和引领,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由点到链,由链到面,相信绵阳的全创试验会结出更加喜人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