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兴文县山活民富 生态旅游助推绿色崛起

  山风浩荡,竹涛阵阵。

  初夏的川南,绿色染满山坡。位于川滇黔交界的兴文,生态旅游的山风正强劲吹来。

  因林而美,因竹而傲。去年,兴文林业总产值达11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496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其中,生态旅游占了4亿元。兴文的石海秀竹,谱写了一曲别样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之歌。

  山活

  生态旅游石海竹涛不再“养在深山人未识”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03%,高于全省平均值12个百分点。

  但上苍的慷慨不止这些。在举世闻名的以石海洞乡、僰王山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周边,密布着僰王山、仙峰山、香水山20.5万亩森林。借鸡鸣三省之利,凭独特资源禀赋,兴文大力建设休闲基地,发展生态旅游。

  山林川谷丘陵,皆为美景。兴文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往石海竹涛的美景养在深山人未知,原因是基础设施滞后。在过去3年,兴文借助修建林区道路和补足林区基础设施短板之机,打通景观资源与外界的通道。

  最成功的案例是,利用方竹林基地生产便道修建的42条“方竹生态迷宫”便道,总长度不过10000米,去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便道不长,却创造性地将兴文的生态资源与旅游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林业产业的未来提供另一种可能。

  以林为媒,文化唱戏。过去3年,兴文依托“花山节”“采笋节”“全国山地户外技能挑战赛”“美食节”“摄影大赛”“过苗年”等节庆活动,将山海之奇、竹海之魅推向世人的视野。

  奇特的石海松林,给予了兴文独一无二的森林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在兴文县的仙峰,一块未曾与外界谋面的处女地,刚刚拿到省级森林食品基地的称号;兴文县巨黄竹获四川省林木良种认定。观石海、游竹林、品原生态森林食品,蔚然成风。

  站在新业态勃然而兴的风口,兴文巩固发展仙峰避暑山庄、李家大院、花语岸生态农庄、王庄生态园、大坝洞藏酒等森林人家;以林业资源为依托,将月亮湖、草堂印象等森林人家串联在一起。

  如今,兴文县境内的太安石林、石海文旅创意园、石菊古地、都良谷洞寨等一批乡村旅游新项目投资方确定,相关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展开。

  民富

  以竹为核挑起山区致富梦

  生态旅游异军突起,极具兴文地方特色的方竹、楠竹也不遑多让——兴文县石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把产自兴文深山的竹制品销往日本、越南。

  2013—2015年间,兴文建成现代竹基地10.24万亩,全县现代竹基地面积达20.3万亩。伴随着竹林的蔓延,兴文打起了林下经济的主意,新建林下种养殖基地14100亩。培育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一家为省级龙头企业。同时,兴文还借助改革之机,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林场22家。

  从数据层面,兴文已经全面完成全省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在另一个考核标准——促农增收方面,兴文毫不逊色。

  在以楠竹、方竹为主的“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内,在川南山区,兴文实现了亩产值达1.08万元的奇迹。而另一组统计数据,则更让人振奋:基地内农民年人均从林业获得收入1.6万元,早把“穷帽子”丢到脑后。

  示范基地显神威,新型经营主体也不甘落后。兴文县的42家涉林专合组织,年产值突破2.1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县入社成员4866户,辐射带动农户5.08万户。2015年,所有入社农户户均收入达3.9万元,困扰石海千年的“穷根”不治自愈。

  在完善产业加工链上,2015年4月,省级龙头企业——四川九业食品有限公司竹笋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四川竹巢笋业落户仙峰苗族乡。在其带动下,去年兴文的林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