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陕西省南郑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陕西省南郑县近年来发展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特色产业示范引领、助力精准脱贫。

南郑县以茶叶、生猪、蔬菜、粮油等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快速发展。全县发展省级一乡一业示范镇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示范村涉及13916户、46683人,从事主导产业农户10382户、从业人口36211人,36个示范村实现生产经营总收入116593万元。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9.7万亩,种植蔬菜8.2万亩,完成种植魔芋3.25万亩,生产食用菌2430吨。

从荒山沟到金山沟的蜕变。在南郑县,穿过狭窄、陡峭的山路走上半山腰,村子里土木结构的房屋一户挨着一户,一户比一户偏僻,外出务工成为一些家庭主要的收入,土地闲置撂荒严重,致贫、返贫较为严重。南郑县碑坝镇花园村的谌乐康外出务工20余年,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依然还戴着贫困户的帽子。2015年,谌乐康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引导下,贷款10万元,在村里的荒山上种植了5亩中药材海螺七。去年,谌乐康通过土地流转,将大量荒山、荒地集中连片种植白芨、猪苓、乌药、大黄、银杏等中药材,仅大黄就收入4万多元。去年,谌乐康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通过贴息贷款50万元,把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120余亩,让满山披绿。一户两户,三亩五亩,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从“地里刨食”到“土里生金”。南郑县汉山街道办白马寺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模糊。如何盘活大片土地撂荒,带动致富村民,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重点工作。该村两委班子通过思想动员、分析前景、耐心引导,得到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首期种植面积达300亩的蓝莓园,投资700余万元,布里吉塔、都兰、蓝丰、奥尼尔、密斯提、双丰等12个品种,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去年3万斤蓝莓上市,产值120多万元,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金山坡。”该村村民肖汉平说:“以前一年忙到头,撑死只挣万把块钱。现在我们家3个人都在这里长期做工,全家收入4万多元,是以前的4倍多!”

从自发种植到规划引领。巴山深处的碑坝镇大西坝村,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是个传统农业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山区农民缺乏市场观念,农业生产未能与本地资源特点相结合,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南郑县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培育增收产业,带动山区百姓脱贫致富。大西坝村村民柒三光投资30余万、流转土地400多亩,集中连片种上了猕猴桃,在山坡上种植茶园700多亩。去年,在镇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柒三光在村里建起了绿睿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当地群众达成互助合建协议,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支持,群众以土地和劳力的形式入股,最终实现共同收益。

去年以来,碑坝镇选准种养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在下片村(居)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茶叶、中药材、魔芋、优质稻等特色种植业及生猪、肉牛、山羊、巴山黑猪等养殖业。南岔河村村民古明德400亩猕猴桃园中套种魔芋200多亩;大竹村村民散养土鸡4000只销售一空;大西坝村民刘碧贵带领100多户农民发展天麻500多亩。目前,全镇产业扶贫共带动贫困户种植粮油6653亩,蔬菜1310亩,食用菌6万袋,茶叶4150亩,中药材5771亩,发展核桃3600亩。

昔日“山顶秃、山腰乱、山脚石头蛋”的景象日渐消失,实现了从荒山沟到金山沟的转变。草莓园、枇杷园、柑橘园、薰衣草等观光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南郑县群众来自主导产业的收入逐步增加,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体验形式多、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托起了山区贫困群众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