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陕北榆林过大年:复苏传统 传承文化 盘活市场

横山千人老腰鼓 张晋国摄

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彩 王绍祖摄

打野火 张晋国摄

郭家沟迷人的夜景 刘江摄

跳野火 宋增进摄

迎春摄影回顾展 王绍祖摄

李苗苗

编者按

持续一个月的“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于昨天落下帷幕。轮番上演的年俗活动精彩纷呈,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切身感受和体验到了榆林浓浓的年味和隆重的过年景象。

活动圆满落幕,榆林文化旅游事业却正迈开大步向前。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陕北榆林过大年”将年年精彩、年年红火,期待明春与你相约,丝路驼城、多娇榆林处处好景款款深情期待与你相约。

2017年的春节,年俗文化显风情,八方宾客聚榆林。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火爆登场,让观众直呼“这个春节终于有了年味儿”。从丙申年腊月二十三开始至丁酉年正月二十三,欢乐东西南北中,红火热烈的年俗活动与黄土高坡的豪迈风情相得益彰,系列活动尽显榆林各处不一样的风光、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乐趣,打造出一样的红火、一样的热闹、一样浓烈的陕北情。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成为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第一次”。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谈到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作出深刻阐述。“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正是践行传承文化基因并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具体形式。延续中华文脉,民族文化基因在大秧歌的舞动间、唢呐声声的呼唤间绽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彩不断美不胜收,在复苏传统、传承文化的同时,系列活动有效盘活了榆林旅游市场,提升了陕北榆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因地域、历史和民族方面的差异,地方风情文化经常是一个旅游区独特的“形象代言”,这种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会得到旅游者的青睐,并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榆林居于陕北之北,这里浸润着华夏文明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石峁遗址神秘、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雄壮、统万城辉煌……榆林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在大自然亘古的美秀神韵中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如何盘活榆林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文化精华,将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同时提高原有各类产品的文化品位,是旅游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让散落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更加集中上演,陕北民俗的别样风情将得到更广角的展现。扭秧歌、唱道情、榆林小曲、霸王鞭、信天游、吹唢呐、说书、转九曲、铁水打花、剪窗花、挂灯笼、猜灯谜、转火塔等节目在这个春节让人目不暇接。不同特色的地方美食让人大快朵颐。

在榆林,秧歌、剪纸、跑驴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这些非遗项目曾出现难以为继的现象。活动的集中上演,不仅是对非遗的传承,更让它们与现代文化生活有机兼容,实现了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

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局长崔渊表示,享民俗文化、品陕北年味、扬传统文化,只有始终保持这样的文化自信与文化魅力,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最正宗的陕北文化在榆林。举办“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就是为了通过年俗文化的回归,传承古老的陕北民俗文化,从而打造榆林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来榆林旅游。

“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有效盘活了节庆游榆林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春节“黄金周”7天,绥德郭家沟共接待游客6.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7万元;神木高家堡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0万元;佳县赤牛坬村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800万元……而根据市旅游局最新调查显示,春节长假后本为旅游淡季,但在系列活动的带动下,绥德郭家沟、佳县赤牛坬、神木高家堡等独具陕北风情特色的乡村游览景点旅游人数仍在成倍增长中。

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榆林的旅游业尚在奋进阶段,但成效却年年攀升,“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游周便是榆林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则不仅点燃了榆林人参与旅游的激情,更增强了榆林人做大旅游业的信心。

“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增强榆林旅游文化自信,有效推动“丝路驼城、多娇榆林”大旅游业发展。

长期以来,榆林旅游外出观光游多,本土乡村游少,而过大年系列活动展示特色文化、引爆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响当当的拿得出手、喊得出口的旅游金字招牌。为下好榆林旅游发展大棋,又一次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要有鲜明的文化主题;

要针对特色,找准定位;

要有的放矢,与现代文化生活协调相符;

要通过旅游、文化、美食等多领域的融合,促进榆林大旅游产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要针对季节,设置精品线路;要有精细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

要继续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业态融合模式…… 陕北榆林过大年,榆林旅游业“火爆”开门红。不忘初心,留住乡愁,坚定脚步,文化旅游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功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