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科技50”:让创业回归理性

眼下,第八届“科技50”创业大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这个由赛事衍生而出的众创品牌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大赛选优+孵化壮大+基地建设+基金扶持”的闭环模式,吸引着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为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的产业充实和南翔镇的经济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至今,“科技50”创业大赛共举办近百场路演活动。

南翔智地内集聚了1300余家创新创业企业。

经过多年探索,“科技50”逐步形成了“大赛选优+孵化壮大+基地建设+基金扶持”的成熟模式。

栽下了梧桐,凤凰何处来?

沪宜公路两侧,占地1.1平方公里的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办公室里、咖啡馆内、道路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捧着电脑设计图纸,有的洽谈合作交谈甚欢,有的行色匆匆讨论工作进展。这个现代化园区内,除了红砖黛瓦的旧厂房遗存,很难再觅老工业时代的影子。

时光回溯到十余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上海机床电器厂、上海东风制药厂等老南翔人如数家珍的工厂,曾在这方土地上生存发展,在机器的隆隆声中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2007年,审时度势的南翔镇着手从重工业经济中脱身转型。盘活存量是下好这局棋的必由之路。于是,老厂房经过改造后“华丽转身”,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南翔智地总经理郭耀华道出园区二次开发的初衷:“我们希望将南翔智地打造成南翔镇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产业平台,集聚创新创意企业。”这与随后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不谋而合。

问题是:栽下了梧桐,凤凰何处来?

回头来看,2013年起举办的“科技50”创业大赛成为破局的关键一着。在郭耀华看来,与其到处招商,不如通过创办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来吸引创业者,“一池活水引鱼来。”

“我们希望引来一批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并从每一届大赛中选择50个项目孵化扶持。”“科技50”品牌总监王昱向记者解释“科技50”名称的由来。令主办方没想到的是,头一届赛事就吸引了数百位创业者参赛,甚至有海外背景的团队都闻讯而来。“科技50”总经理蒋元华认为:“年轻人在追求未来生活方式过程中,一定会选择更高质量的就业环境,创新创业当然是一个选择。”

然而,这种选择成为一股潮流后,似乎有些变味。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之风由此刮遍大江南北。这一年,共有五六百位创业者向“科技50”创业大赛提出参赛申请。“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开会,逐个审核参赛项目。”王昱说,“参赛者可谓鱼龙混杂。”最令他啼笑皆非的是,有人说可以制造永动机,还有人自称掌握了长生不老药的配方,并送来了样品,“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吃。”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创业赛事层出不穷,从人头攒动到门庭冷落,不少赛事无疾而终。作为先行者,“科技50”的口碑在创业者之间口口相传。一位专攻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连续三届参赛,都未能进入决赛,王昱问他为何屡败屡战,他说:“这个比赛请来的评委很专业,每次我都获益匪浅,不像其他赛事,很多所谓的专家不懂行还老是瞎问,聊不到一块儿。”王昱坦言,如今报名者较以前少了近半,但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回归理性的创业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举办至今,一年两届的“科技50”创业大赛共举办近百场路演活动。“蜂电科技”等一批创新企业在大赛上崭露头角后入驻南翔智地,使得曾经的老厂房脱胎换骨重获生机。

创业江湖“高手”迭出

“科技50”从举办创业大赛起家,如今已经成为创业者的“摇篮”,集聚创投基金、办公空间、培训机构等各类资源。

这里是创业江湖,只要你敢闯,就有大把机遇。

2年前,RealMax集团创始人来到“科技50”创业大赛,一场路演后脱颖而出,并落户南翔智地。RealMax集团并非个例。通过“科技50”平台,近年来入驻南翔智地的企业达到近500家。他们在南翔智地迅速做大做强。以RealMax集团为例,短短2年时间已成为业界的“弄潮儿”。不久前,Real?Max集团发起举办“AR计算产业生态大会”,在会上宣布已获国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2亿元战略投资,这是目前有官方报道的中国AR企业最大的单笔投资。

随着RealMax集团、“印美图”、“京勍”、“爪木三”等企业扎堆集聚,如今的南翔智地已是上海智能硬件领域的高地。

“印美图”获得第三届“科技50”创业大赛冠军后入驻南翔智地。CEO黄昱钊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硬件,可以借助微信让手机与“印美图”众多打印终端无缝连接,顾客可快速打印手机里的照片。如今,不少商场内都可以看到“印美图”的身影。

在“科技50”的牵线下,入驻企业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爪木三”是一家专注于VR、AR软硬件开发的公司。在南翔落地后,执行董事林志远感受到了合作的便利。“我们这一行技术淘汰得很快,有时候新品刚刚发布,就会有人效仿。”林志远坦言,自己一直为知识产权烦恼。直到有一次,他参加了“科技50”组织的知识产权讲座,结识了同在园区里的超凡知识产权公司,双方很快建立合作关系,困扰林志远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科技50”,永远不知道下一匹黑马是谁?诞生于2013年的“温尔科技”,入驻时注册资金仅50万元,看好移动医疗产业的南翔创投给予其300万元天使投资,助其完成“惊险一跃”。2014年底,“温尔科技”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到8000万元,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孵化与加速并举

经过多年探索,“科技50”逐步形成了“大赛选优+孵化壮大+基地建设+基金扶持”的成熟模式。以南翔智地为基地,借助南翔创投等多家金融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科技50”为企业提供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和大部分初创企业一样,如今在南翔智地内拥有2000平方米独立办公空间的“蜂电科技”也曾遭遇短期资金问题。“第一次接触‘科技50’是在2014年年中,公司正在筹建阶段,为了寻求融资我们参加了创业大赛。”企业负责人姬晓鹏回忆道。

那时的“科技50”已与南翔创投合作,引入了初始规模达1亿元的创业引导基金。创业大赛上,南翔创投一眼相中摘得桂冠的“蜂电科技”,一番调研后,“蜂电科技”成功拿到首笔300万元天使投资。“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笔资金的注入无疑是雪中送炭。”姬晓鹏说。如今,“蜂电科技”的估值比融资前翻了3倍左右。而由南翔创投为主导的创业引导基金规模已扩展到2亿元,近30家入孵企业从中受益。

然而对初创企业来说,资金的困扰会始终伴随左右,尤其是2—3年后的生存关键期,由于产品的更新迭代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要发展必须投入大笔资金。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往往很少给微小企业放贷。为了帮助处在存亡边缘的企业挺过难关,2015年“科技50”联合南翔镇政府、南翔创投、领投羊资产管理公司、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共同打造“创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服务。据“科技50”品牌总监王昱介绍,“创业银行”有灵活的退出机制,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投资方都可以根据自主意愿选择退出。

“相比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接触到了更多资源。”姬晓鹏告诉记者,“蜂电科技”研发的电力载波芯片被运用在南翔智地办公楼宇中,开发成果实现了市场转化。“‘科技50’还打造了加速器平台,持续跟踪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及项目团队,助力企业发展。”王昱说。

在专业培训和办公空间方面,“科技50”也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有些大学生创业者连商业计划书都不会写。”王昱说,为此,“科技50”成立了“创客学院”,对这样的创业者进行培训。“科技50”还专注于空间开发,打造“办公+住宿+生活配套”的生态,“入孵企业既节省成本,还能联合办公、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