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烟台栖霞:人才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纵深推进三个人才强基工程,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

栖霞:人才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蒋庄德院士设立的同兴实业工作站获省科技厅批准,成为继去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教授在栖霞博士达集团设立的首个院士工作站之后,栖霞市第二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接踵而至,凸显栖霞厚植招才引智沃土、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集聚优秀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赶超进位,以人才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去年以来,依托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平台”,栖霞市引进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烟台“双百计划”人才、青岛农业大学果树专家刘成连教授等10余名专家长期驻栖开展科研工作;瞄准重点培育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招才引技牵手工程”,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实践基地8处。

“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要、转型之本,是实现赶超进位、振兴崛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去年栖霞市自主申报入选省级专项人才工程7人,柔性引进‘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5人,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省部级创新创业平台3处,76家企业与国内外9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谈起人才工作发展,栖霞市委主要领导介绍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今年栖霞将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纵深推进三个人才强基工程,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以人才的优先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强基工程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强基工程。出台《栖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人才专项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最大限度激发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一方面,依托优势产业优质项目引才,通过全职招聘、柔性引进、开展科技项目合作等方式,年内引进紧缺急需人才300名以上,其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名以上、博士5名以上。并于9月底前组织成员单位对本系统本行业优秀人才进行摸底,分类建立人才队伍动态管理数据库,筛选确定一批有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预备人选,有针对性地倾斜力量、加强培育,积极推荐申报“双百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另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重要行业加大六支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培训、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壮大等工程,年内新增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30人以上、“齐鲁文化之星”2名,培训企业家200人次、实用技术人才7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500人次、社会工作人才120人次以上。

实施人才创新载体强基工程

实施人才创新载体强基工程。立足优先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加快集聚一批专业人才、创新团队,力争2-3年时间引进10名以上产业创新领军人才、2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以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抓手,以提升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方位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搭建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力争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个以上。继续推动“三站两中心一室”建设提档升级,年内依托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依托现有烟台市级研发平台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个。10月底前建立起重点企业信息库,掌握全市重点企业人才才团队、科研载体建设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情况,引导企业通过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等形式,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不断搭建科技创新载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年内促成3-4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科技项目。

实施人才发展生态强基工程

实施人才发展生态强基工程。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强化荣誉激励,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市县“两代表一委员”选,优先推荐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启动人才发展扶持政策,切实扮演好“天使投资人”角色,市财政列资1000万元作为创新激励基金,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实现市场主体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经常性组织开展“人才政策送企业”活动,面对面宣传人才政策,了解企业人才需要。采取“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培养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年内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大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广泛争取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在栖设立应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院、科技园、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力争3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企业中心3家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6个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