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德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因为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生产性服务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2.5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急需提质增效。

  在德州市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大做强?

  生产性服务业“含苞待放”

  1月29日,在德州齐河县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普洛斯国际物流园项目一期竣工,正在进行二期规划。该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普洛斯公司投资兴建。项目建成后,普洛斯公司将把与它合作的300多家优质客户的生产加工基地引入其中,形成物流加工业地产的综合性物流园区。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营业额50亿元,利税5亿元,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物流中心。

  “物流强,流通活;流通畅,经济旺。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必须有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为之配套服务,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市发改委副主任滕双兴对记者说。

  生产性服务业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而是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品,贯穿在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正是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德州市近几年加快引进国内外著名现代物流企业和高端物流企业,加速骨干工业企业物流服务分离外包。作为德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中总量最大的两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有了突破性增长。盖世冠威、储煤基地、中油等一大批重点物流项目的相继落户,让德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了“含苞待放、破茧而出”的资本。

  同时,金融与保险服务、研发设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也同样步入了快车道。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驻,德州东北商贸物流城等大型物流园的投产运营使德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了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软硬结合”是发展良方

  武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禹城鼎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生产性信息科技公司的成立使得“硬基础”逐步完善,也直接带动了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生产性服务业要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除了要在“硬基础”上继续加力外,“软基础”还尚需改进。

  “目前德州市教育和科研相对滞后,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人力资源不足及其导致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服务技能差,致使德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周春华对记者说。

  此外,在德州市目前的工业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占据主导位置,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产业链侧重于实体产品的生产,对生产性服务业刚性需求不足。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如邮政、银行、保险、电信等市场准入门槛高、管制过多,发展缺乏活力。一些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如中介组织、快递等缺乏配套的行业规范,进而影响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发育程度。

  产业不断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样的供需矛盾背后隐藏着德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政策“保驾”产业发展

  为了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德州市已经加紧制定相关政策,着手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月初出台的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3+3+3+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将主攻方向放到现代物流、科技教育、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新晋升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的,由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

  同时《关于实施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通过打造“1小时人才圈” ,聘请“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形式,进行合作研发、联合攻关、委托开发。每年定期组织高校专家、教授,对现代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考察、咨询论证;组织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对接相关学科、相关专家,开展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