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3890亿元先进项目改变山东东营经济结构

  8月7日,位于广饶县大王镇的山东一鸣工贸有限公司,总投资5.1亿元的PVB中间膜项目部分生产线设备完成安装并投产。“生产各类高档玻璃、汽车玻璃等都必须要用这种原料产品,而国内需求的60%-70%都要依靠进口且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我市推动转调的影响下,公司便顺势引进了该项目。”该公司副总史国栋介绍,通过引进技术先进的生产线和配套设施,公司把先进产品生产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使企业层次得到极大地提升。

  眼下,这样的项目在东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7月30日至8月2日,东营市举行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活动,实地察看了94个项目,这些项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今年以来转方式调结构的进展,彰显了科学发展的成效。放眼整个东营,新一轮干事创业的热潮正在这座新兴城市里掀起。

  数据显示,上半年东营市实现生产总值1780.2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1077.7亿元,增长1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8亿元,增长13.05%。尽管当地有些指标增幅同比回落,但仍高出全省和周边地区水平。

  “在今年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大形势下,能有这样一个较好较快的发展很不容易。”东营市委书记刘士合对此颇有感触,今年以来,东营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按照“转作风,促发展;提标准,上水平”的工作部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开拓,各项工作启动早、下手快、推进实、成效大。

  近年来,东营市虽然已经拥有了不小的经济总量,但结构性矛盾突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此,东营市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大局,强化措施加快转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6月27日上午,中国商飞东营民机试飞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按照协议,商飞公司将投资1.5亿元在东营胜利机场附近购置500亩土地,并建立配套的试飞基地。根据规划,商飞的支线飞机ARJ21、干线飞机C919、甚至将来的远程宽体客机都将在这里完成试飞科目,双方还将进行飞机交付、维修、拆解、飞行员培训等项目合作。

  试飞基地合作协议的签约,标志着国产大飞机研制试飞新基地的诞生。东营市作为国家黄蓝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将充分发挥民航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支持国产大飞机研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与商飞公司共同打造以民机制造、民机交付、飞机改装维修、航空培训、航材展览为主体的综合航空产业园区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民机4S店”。

  当前,东营市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东营市服务业占比达到26.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02%;从投资结构看,上半年东营市新兴产业投资占地方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降低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的优化,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蓄了后劲。今年以来,东营市实施过亿元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19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9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3890亿元。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的顺利建设并如期投产达效,从根本上改变了东营市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也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刘士合表示,作为一座在盐碱滩上建起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东营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因此,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使东营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也必将为东营新一轮发展拓展更大空间。东营市的港口建设作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龙头,正加快推进,东营港北防波堤主体工程已完成投资近2亿元,疏港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可在10月上旬奠基开工;广利港区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疏港道路施工段全线贯通。东营港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港城建设的格局正在拉开,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站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节点上谋划未来,东营市领导班子把握大局大势,统一思想认识,再一次凝聚起干事创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书写东营科学跨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