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东营加快黄蓝融合步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黄蓝经济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面对世界科技正在进入空前创新密集时代的严峻形势,东营区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能源、资源、信息、材料、农业、工业和人口健康等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寻求新突破、大发展,不断增大资金投入,采取特殊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速高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培育高技术产品项目迅猛发展,使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尽快形成了支柱产业。今年以来,东营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广泛加强合作,积极引进高端技术研发中心和专家实验室、工农业项目生态高效化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东营区是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的创业园和产业发展链动基地,新兴的东营胜利工业园吸引了众多的油田企业来此创业,石油科技创新成为东营区重点突破的第一瓶颈,不仅优化了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孵化、人才开发等硬件环境和行政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服务等服务环境,也实现了东营区与石油大学在石油行业最高领域的科研融合、共产共研,为东营区以石油加工为主体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腾飞注足了动力和活力。仅今年前6个月,石油大学科技园就成功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0家,与17家企业签订了入驻意向,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数达128家。以石油大学科技园为依托,成功打造了先进的技术创新平台,集中建设了科技大厦、3000平方米中试车间、仓储车间等。围绕石油工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构建了一大批具有石油特色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目前,入园的东营胶体与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研究中心、天东生物药物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为园区内12家企业提供了产品检测服务。东营胶体与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石大石油工程研究中心,申报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划建设的山东滨海湿地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30万级净化车间,年内将建成投入使用。发挥科技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的人才聚集作用,重点引进产业领军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

  完善配套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黄蓝”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项目的拉动,更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支撑。正如山东省东营市委主要领导所讲“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而环境则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创业要素流向的决定性因素”。东营区从完善行政支撑体系入手,优化创业的政务环境,在机关窗口服务单位,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服务意识淡薄、职权职责不清、办事流程烦琐、行政效率低下、甚至搞“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严重影响创业的现象,建立起了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支撑体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彻底清除本区设定的许可项目,终止实施上级越权设定的许可项目,凡应由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决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不再审批。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实行“并联审批”和部门办事承诺制,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健全执法考评体系,完善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成立由政府官员、社会组织代表、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专家学者、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开放式、多层次、多渠道评估的主体,改进评议办法,建立创业者对关联部门和岗位效能评估的制度,定期评估他们的行政业绩、行政效率、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成本。推行轮岗机制,对负责证、照、牌核发以及项目、经费、配额审批的公务员,定期交流、轮岗,以消除创业者不敢投诉、不敢举报的顾虑。资金是创业的瓶颈,创业者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创业资金绝大多数来自自有资金或亲友投资,银行贷款难,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创业,需要高投入,现有的创业基金或种子基金远远不能满足项目产业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