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农牧业基础稳固 发展活力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五统计报告第〔2017〕96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围绕“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农牧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成效,呈现出农牧业稳定增长、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的良好局面。一、农牧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一)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48.6亿元,2016年增加到1628.7亿元,2016年比2012年增长15.0%,年均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9.1%调整为2016年的8.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继续增长。2016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794.2亿元,占农林牧渔总值的比重为50.6%,比2012年增加344.9亿元,增长13.9%;其中,农业产值1415.1亿元,比2012年增加243.1亿元,增长22.8%;畜牧业产值1202.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3.1%;比2012年增加84.0亿元,增长4.6%。(二)粮食生产持续丰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粮食生产持续丰收,农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跨上500亿斤和550亿斤大关,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2016年,我区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全面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粮食总产量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历史第二高产年份。201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56.1亿斤,比2012年增加50.4亿斤,增长10.0%,年均增长2.4%,粮食总产量在全国位列第10位。其中,玉米产量为428.0亿斤,增加71.1亿斤,增长19.9%,年均增长4.6%,玉米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已由2014年最高时的79.6%下降至2016的77.0%;谷子产量为9.8亿斤,增加1.6亿斤,增长19.8%,年均增长4.6%。(三)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15.4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58.9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56.5万公顷。到2016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792.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78.5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13.7万公顷。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保持稳定。2016年,全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4806公斤/公顷,比2012年增加282公斤/公顷;单位面积玉米产量6669公斤/公顷,比2012年增加372公斤/公顷;单位面积薯类产量3072公斤/公顷,比2012年增加361公斤/公顷;单位面积蔬菜产量51515公斤/公顷,比2012年增加334公斤/公顷;单位面积瓜类产量39895公斤/公顷,比2012年增加3584公斤/公顷。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保持增长。2016年,全区人均粮食产量1105.2公斤/人,比2012年增加88公斤/人,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3位;人均油料产量87.5公斤/人,人均甜菜产量105.8公斤/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29.1公斤/人和38.2公斤/人。 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单位:万公顷公斤/公顷 年份 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播种面积 715.4 721.1 735.6 756.8 792.2 单位面积产量 4524 4937 4872 4937 4806 (四)经济作物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总体仍保持较高水平,结构进一步优化。油料、甜菜、蔬菜、果用瓜等产量增加。2016年,全区油料产量达到220.0万吨,比2012年增加74.9万吨,增长51.6%,年均增长11.0%。其中,葵花籽产量达到166.2万吨,比2012年增加59.1万吨,增长55.1%,年均增长11.6%;油菜籽产量达到41.5万吨,比2012年增加10.8万吨,增长35.2%,年均增长7.8%;全区甜菜产量达到266.2万吨,比2012年增加98.3万吨,增长58.5%,年均增长12.2%;蔬菜产量达到1502.3万吨,比2012年增加26.0万吨,增长1.8%,年均增长0.4%;果用瓜产量达到255.3万吨,比2012年增加27.2万吨,增长11.9%,年均增长2.9%。(五)畜牧养殖业实现较快增长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全区畜牧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畜牧存栏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头数已达到1.36亿(头)只,比2012年增加了2334.9万头(只),增长20.7%,年均增长4.8%。与此同时,全区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16年,肉类总产量258.9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13.1万吨,增长5.3%。其中,牛肉产量达到55.6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4.4万吨,增长8.5%;羊肉产量达到99.0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10.3万吨,增长11.6%;猪肉产量达到72.1万吨,比2012年减少1.9万吨,下降2.5%。禽蛋产量达到58.0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3.5万吨,增长6.5%。牛奶产量达到734.1万吨,比2012年减少176.1万吨,下降19.3%。2016年,内蒙古肉类、奶类人均占有量双双居全国第一位,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0倍以上。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基础更加稳固十八大以来,全区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步伐,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大农牧业主要产品标准化的推广和实施力度,使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牧业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区农畜产品加工率为60.9%,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70件。在加工企业的帮助下,全区有214万户农牧户进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为龙头企业建立科普联结机制的比重达到81.0%。(一)农牧业生产条件逐年改善随着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业机械水平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6年,节水灌溉面积、喷灌和滴管面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3.2万公顷。2016年,全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5%。机耕地面积达到611.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92.6%,比201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机械播种面积达到688.2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86.6%,较2012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机械收割面积达到516.5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0%,较2012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2016年,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91.7瓦特,较2012年提高了92.4瓦特。(二)主要农牧业机械拥有量逐年增加农牧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机械拥有量逐年增加。大中型农用拖拉机由2012年的57.9万台增长到2016年的76.7万台,增加了18.8万台,增长32.4%,年均增长7.3%;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由2012年的93.9万部增长到2016年的125.7万部,增加了31.8万部,增长33.9%,年均增长7.6%;联合收割机由2012年的1.6万台增长到2016年的3.3万台,增加了16936台,增长1.1倍,年均增长19.9%。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逐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三)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突破口,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生产模式。2016年,落实国家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资金2.172亿元,扶持建设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62个,同时安排项目资金3000万元实施奶牛种养结合整县推进项目,以此推动牧区家庭牧场建设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区规模养殖场发展到近10万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增强了养殖者的养殖信心。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施“粮改饲”试点。全区在14个旗县推进实施“粮改饲”试点,促进增饲增畜,藏粮于肉,构建出种养结合、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结构,有效推动我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内蒙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农牧业基础更加稳固,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科技创新成果斐然;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不断跨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