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统计报告[2017]第121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呈现结构改善、动力增强、质量提升的崭新面貌。一、对内蒙古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五年来,全区大力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积极优化农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比重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9.1:55.4:35.5,优化到2016年的8.8:48.7:42.5。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独占“半壁江山”,调整优化到二、三产业几乎“平分秋色”。从贡献率看,2016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2%,比2012年提高1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累计下降15.8个百分点。从速度看,2013—2016年,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保持8.7%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同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以每年3.6%、7.6%的速度递增。尽管从年均增速上看,第二产业增长仍然快于第三产业,但近两年,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相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速首次快于第二产业0.1个百分点,2016年继续加速,全年快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合理的同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向多元方向发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渐显。针对内蒙古玉米“一粮独大”、牲畜“一羊独大”问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羊增牛扩猪禽”战略。抓住国家“粮改饲”和促进草牧业发展的有力契机,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农畜产品结构,逐步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青贮专用玉米和苜蓿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从种植业内部看,粮食作物的比重下降,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78.1%下降到73.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21.9%上升到27.0%。从畜产品构成看,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30.1%下降到27.8%;牛羊肉则由2012年的56.9%上升到59.7%。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结构不断提档升级。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正朝着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工业新体系的方向阔步迈进。2016年,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758.24亿元,较2012年增长41.0%,年均增长9.0%,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为41.6%。部分工业产品在全国拥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原煤产量占全国24.9%,铁合金产量占19.4%,乳制品产量占11.2%。资源性产业比重下降,非资源性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与2012年相比,2016年全区原煤开采选洗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0.9%下降到21.9%,下降9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比重由13.4%上升到16.7%,上升3.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工业比重由5.0%上升到5.7%,上升0.7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2013-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1%和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6和7.6个百分点。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业”同兴发展热潮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支撑自治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近几年,自治区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大大提高。2016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亿人次,达到9805.32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62.2%;旅游业总收入271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4倍。伴随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和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快递业发展较快,2016年,快递业务量8471万件,比2012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36.5%。文化发展呈现新气象。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25.5亿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1.4倍,年均增长24.2%。二、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内蒙古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全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服务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2013—2016年,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6%、8.7%和7.6%,其中工业年均增长9.0%。第三产业年均增速低于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低于工业1.4个百分点。由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其在经济总量中仍占较大比重。与全国对比看,2016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全国排第24位,低于全国9.1个百分点(内蒙古为42.5%,全国为51.6%)。(二)传统产业占居主导,新兴产业比例偏小从产业形态上看,传统产业占居主导,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例偏小。从工业来看,原材料和基础产业比重大,而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2012-2016年,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5%上升到5.7%,上升幅度不大,高新技术工业的比重由2.3%下降到2.1%,比重变化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仅为4.8%,尚未形成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从服务业来看,传统服务业比重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小。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6.3%,而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所占份额较小。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12.5%,低于全国3.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5.7%,低于全国6.8个百分点。三、对策建议内蒙古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一)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杂粮、蔬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作物,发展食品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条。特别要开发绿色食品和地方特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深化农产品精加工。(二)加强工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通过实施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处理好资源性产业与非资源性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发展的新路。(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发展是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大电信、金融、交通、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旅游业、文化体育等低资源消耗、高社会效益的行业发展。抓住“互联网+”行动计划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优势与潜力,大力推动服务业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