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进程概述

统计报告第[2017]129号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监测表 监测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一、经济发展 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 元 47347 57974 63886 67836 71046 71101 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元 4340 5477 6246 6901 7371 7841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6.10 34.90 35.50 36.50 39.50 40.50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050 20813 23611 26004 28350 30594 二、人口就业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40.86 40.80 41.18 41.27 41.35 44.1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5.53 56.62 57.74 58.71 59.51 60.30 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 % 39.27 41.39 43.11 47.25 49.74 49.58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90 3.80 3.73 3.66 3.59 3.65 三、公共服务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59.85 59.85 63.16 70.45 65.53 65.70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86.38 86.38 88.43 90.47 91.33 91.30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14.17 13.07 12.84 12.39 12.31 12.62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 95.38 96.19 96.84 97.64 98.89 99.10 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 个 35.54 36.25 40.07 43.83 47.11 49.65 四、基础设施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标台 5.75 5.77 5.82 7.02 7.42 7.48 用水普及率 % 83.50 86.58 90.89 93.46 95.72 96.85 城市污水处理率 % 74.92 79.96 83.55 87.11 89.21 92.4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4.48 74.52 88.58 90.08 92.98 97.03 互联网普及率 % 43.54 43.54 44.06 44.74 45.86 45.86 五、资源环境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米 152.37 152.60 150.17 149.52 154.63 145.47 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8.73 7.33 9.17 10.37 10.79 10.32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6.06 27.75 30.03 32.26 35.00 36.44 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 天 332.0 335.2 340.6 326.9 319.4 299.0 一、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能够不断扩大城镇消费群体,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城镇要素集聚和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我区经济近五年发展形势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至2015年,人均GDP达到71101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94元,相比2010年有显著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5%,比2010年提升了4.4个百分点。图1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人均GDP、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2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二、人口就业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人口相对集聚,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我区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鼓励农牧业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由最初对本地户籍人口逐渐向常住人口转移和倾斜,并出台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了农牧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至2015年,我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30%,相比2010年有显著提升,说明我区在人口聚集和农牧业人口转移工作方面效果突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49.58%,比2010年提升了10.31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由2010年的3.90%降至3.65%,说明我区新型城镇化程度有所增强,就业人员不断向城镇区域流动,并趋于稳定,促进了新型城镇产业升级和发展。图3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就业人员占比图4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三、公共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经办运行机制,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完善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鼓励具备条件的进城灵活就业人员和农牧民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连续参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至2015年,我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5.7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1.30%,基本呈现上升态势,说明我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取得良好成效。教育支出比重虽有所下降,但相对稳定,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高达99.10%,说明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普及度较好。总体而言,城乡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正在建立。图5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四、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力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特色更加突出,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和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至2015年,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达到7.48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是指在某一个城市内每一万人平均所拥有的公交车数量,该数字表示城市公交发展的水平。国家规定中小城市每万人拥有7标台。数据显示,我区城市公共交通水平良好,超过了国家要求标准。同时,至2015年,我区用水普及率达到96.8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4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03%,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6%,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85%。通过加强水、电、气和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我区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逐年不断提高。图6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公共基础设施情况 五、资源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利于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内蒙古的现实要求。至2015年,我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45.47平方米;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32%,虽比2010年提升了1.59%,但相比全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18%来说比例仍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着力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44%,与2010年相比提高10.38%,城市绿化水平显著增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99.0天,与2010年相比少了33天,由于我区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增多,中西部工业发达城市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图7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城市绿化覆盖率图7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5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