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建昌积极打造金融产业化精准扶贫脱贫样本

去年以来,建昌县通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全县已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007户、57752人,贫困发生率10.11%,贫困人口总数在省内各县区中最多。针对摆在面前的“硬骨头”,建昌县以战则必胜的信心,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第一时间部署脱贫战略,第一时间传达命令信号,第一时间推进攻坚作战,以一级响应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加快脱贫步伐,努力为全市乃至全省脱贫工作提供示范样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金融是促进老乡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建昌县结合实际,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扶贫小额贷款为载体,以金融部门支农贷款和扶贫贴息为杠杆,以防范风险为前提,探索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金融信贷资金与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完善了小额贷款扶贫机制,有效缓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探索出金融扶贫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六月的山城建昌,群山滴翠,草木葳蕤,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6月17日,农行建昌支行行长邓海银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行内班子成员会议,就《政府增信扶贫惠农贷款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进行最后敲定。参加会议的除了班子成员,还有农行葫芦岛分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张洪波。“我们要积极落实市行与建昌县政府扶贫项目和政策,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制度,把金融投放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会上,邓海银说。会议进一步完善了协议的相关内容。“这份协议是我行在市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与建昌县主要领导进行多次商讨后制订的。此次,我们以金融扶贫为依托,全力助阵建昌脱贫攻坚。”

为了让金融扶贫项目落地,建昌县政府责成县扶贫办与农行建昌支行共同签署这份金融扶贫协议。这份协议内容是,由建昌县出资500万元作为银行给困难户贷款的“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5000万元贷款。“这5000万元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建昌县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各类扶贫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行建昌支行副行长、三农金融中心总经理陈文海介绍说。陈文海表示,此次金融扶贫力度大,涉及面广,能够真正起到帮助农民脱贫作用。农行除了给扶贫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注入所需的资金外,这些龙头企业和相关组织每带动一户贫困户,农行另外增加两万元贷款。这种新的金融扶贫模式,将成为建昌金融扶贫工作的新亮点,更能为建昌整体脱贫注入新的活力。“我县探索形成了‘石佛乡梅杖子村养殖扶贫方式’、‘汇源万亩桃园扶贫方式’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弱劳动力’等一些在我县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和新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探索了金融扶贫的有效手段,制订出台了《建昌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与农村信用社、农发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采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及宅基地使用抵押的形式,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走出了一条金融扶贫新路子。”“在今后的脱贫工作中,我们还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产业脱贫工程,通过扶持有机农业、认养农业,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户有一条增收门路、群众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目标,带动全县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建昌县委书记闫庆礼、县长王洪升在4月25日至26日全省金融(产业)扶贫推进现场会上说。

参加扶贫推进会的省扶贫办主任李军,在对建昌县石佛乡梅杖子村、巴什罕乡榆树底下村、药王庙镇响鸡村参观考察后,对建昌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建昌县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探索出了金融扶贫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建昌县扶贫办主任马宝良表示,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立足“扶贫先扶志”这个根本,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在用好“外力”的同时,激发“内力”,“内外”结合,苦干实干,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水里“捞金子”地里“种票子”

6月23日上午,建昌养鱼大户李文臣卖完两车鱼,看着开往齐齐哈尔和天津的拉鱼车缓缓驶出养鱼场后,掂了掂手里8万多元现金高兴地说:“这可多亏了县政府和金融部门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解决了我冷水养殖淡水鱼扩大经营的资金瓶颈问题,让我的养鱼业得以壮大发展。不仅如此,我村的贫困户也可以从中获利。”李文臣是建昌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分布在药王庙、八家子、大屯、老大杖子等地,养殖面积达6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2500万元。养殖的冷水鱼远销到北京、沈阳等地,供各大饭店、酒店等场所使用。如今,李文臣刚刚注入的90万元资金,又为他的养鱼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这90万元,我除了新建13个鱼池,还购进了5万尾鱼苗,这5万尾鱼苗年可获利20余万元,减去给贫困户的分红,我自己还有一部分利润。”李文臣说。

脱贫的希望从这里开始。“现在我每个月在养鱼场打工能赚1800元,到年底我和老伴两个人还能拿到3000元的养鱼分红钱。”说话的赵洪臣今年60岁,老伴常年生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工资1800元,一年下来就是21600元,再加上3000元分红钱,就是24600元。这对于过去基本没有收入的我们老两口来说收入可观。像赵洪臣一样在李文昌养鱼基地打工赚钱的有6个人,他们都来自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而在村里还有24户贫困户,干脆不用打工,每年每个家庭的每人分红就能拿到1500元。该村张庆双家7口人,一年什么都不干,就有10500元收入。这就是药王庙镇响鸡村“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

响鸡村位于镇政府南部5公里,全村共523户、16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47人。年初,为坚决完成本村脱贫任务,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积极联系本村养鱼大户李文臣,依靠冷水鱼养殖基地带领贫困户脱贫。经过走访调查,确定了30户贫困户在扶贫贷款上给予支持,金融部门给每户贷款3万元,共计90万元的贷款全部注入到冷水鱼养殖基地。

和响鸡村相邻的邱营子村则是依靠种粮大户邱履良发展绿色小米帮助农民脱贫。邱履良是邱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在支部书记这个位置他已经工作11年了。几年前,邱履良瞄准了种谷子,而且坚持不用化肥,全部施用农家肥。2015年邱履良以每亩地1000元流转土地240亩,打造绿色小米生产基地。今年,邱履良借助对建档立卡贫困的扶贫资金,将谷子种植扩大到370亩。“我们和响鸡村一样,到年底给每个贫困户分红1500元。这些贫困户不仅拿到这一笔钱,同时还能拿到每亩地1000元的土地流转金。我村的52户贫困户脱贫指日可待了。”邱履良说。一个人富裕不叫富,只有全村人富了那才叫真正的富,看着绿油油的小苗,邱履良对全村整体脱贫信心满怀。

目前,药王庙镇邱营子村、响鸡村、于屯、药王石4个村子已率先摸索出脱贫路子,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以打造有机品牌小米、发展冷水鱼养殖、发展经济林等种养业长短项目结合为主,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增加,逐渐脱贫。其余14个村子也在以“村党支部+养殖(种植)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逐步推进“一村一品”项目发展。

“牛”起来的梅杖子村

6月14日石佛乡梅杖子村党支部书记段国军应省扶贫办邀请,到沈阳为全省各市、县区的主管扶贫工作的相关领导上了一节“养牛脱贫”课。段国军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以最朴实的语言介绍了他们通过“强党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建档立卡户”的项目脱贫模式,让台下几次爆发热烈掌声。“4月26日晚上,我村张富生家里的母牛产下了小牛犊,这是我村发展养牛脱贫以来产下的第12头小牛犊,也是张富生家母牛产下第二头小牛犊。那天夜里,两口子高兴得一夜没合眼,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去年10月金融部门给他们贷款3万元,两口子又借了2000元钱,共计花了3.2万元购买了3头母牛,今年2月母牛产了第一头小牛犊,现在又产了一头,6月份另外一头母牛也要产小牛犊。3头牛在不到一年中变成了6头牛。如果将3头小牛养一年,作为成品牛出售可卖3万元左右,不仅银行贷款可以还清,家里剩下的母牛还能再产小牛,如此循环,钱赚的会越来越多,何止是脱贫,奔小康也不是什么难事。”段国军说。

梅杖子村党支部村书记段国军和村主任林培学都是养牛大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在脱贫工作中,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成立了以段国军和林培学为主体养殖合作社,动员建档立卡的养牛户加入合作社,再通过合作社的平台最大限度保证建档立卡户的养牛利益。“开始的时候,贫困户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养。为了利用扶贫资金发展养牛业能够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干部和村干部开始对他们做动员工作,并选出几户带头养,以榜样的力量影响那些不愿意养的困难户。”石佛乡党委书记王中华说。

在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牛脱贫致富的工作中,乡村两级向贫困户承诺,在饲养环节上采取“保姆式”服务。乡里聘请养牛专家给养殖户进行集中养殖培训,并入户进行实际指导,答疑解问。村党支部成员养殖经验非常丰富,按照包扶分工对各自包扶户实行全天候养殖咨询、指导,村支部书记包13户,村主任和另一名支委各包10户,以此确保建档立卡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得到及时解答。

牛属于大牲口,买和卖的环节重要,如果经验不足,很可能买高卖低,那样将损害养殖户的利益。因此,乡政府要求,所有建档立卡户买牛和卖牛都必须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保证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失。对于贫困户来说,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问题。建昌县政府把这个难题作为突破口,出台了金融扶贫方案,协调金融部门突破这一瓶颈。通过协调,从农村信用社进行信誉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的优惠政策,每户标准是3万元,贷款期限是三年,利率是5.226‰,政府贴息标准是4‰,每年每户只需负担367.80元的利息,三年后本金还清,这样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建档立卡户的负担,极大地增强了通过贷款养牛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村民真实地看到了养牛真的能脱贫,积极性也就起来了。王中华表示,梅杖子村“强党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建档立卡户”项目脱贫模式,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建档立卡户的养殖积极性,所以,今年他们准备把这种模式在朝青公路以北的四个村进行推广。这几个村在脱贫项目选择上以养牛为主,再利用养牛产生的粪便进行还田处理,进行有机杂粮种植,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收益,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预计到2019年,梅杖子村将发展建档立卡养牛户46户,还清贷款本息后,每户平均存栏6头。‘十三五’期间,我乡计划发展建档立卡户养牛户240户,确保到2019年末发展的240户全部脱贫。”王中华说。

万亩桃园绽放“脱贫花”

“不吹牛,不谦虚,我心里有底我才敢‘口出狂言’。”一些人面对榆树底下村到2017年的整体脱贫提出质疑时,村支部书记王成志总是拍着胸脯说。为啥这样底气十足的和乡政府签订到2017年年末榆树底下村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责任状?就是因为该村有“万亩桃园”。

盛夏时节,建昌县巴什罕乡黑瓦线公路两侧的万亩桃园蔚为壮观。“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建园,汇源集团的这个项目不仅解放了劳动力、释放土地能量、百姓也将因此增收致富,更主要的是贫困户会因此脱贫。”目前,一期工程200公顷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二期200公顷全部栽植完毕。

榆树底下村村民赵德隆和母亲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虽然娘俩有八九亩地,却因为母亲岁数大,无人耕种而荒着,去年,在村里的帮助下,娘俩将土地流转给了建昌招商引资企业,一年下来就有近万元的收入。2015年,在榆树底下村和赵德隆一样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有412户,流转土地面积达3000多亩,这不仅为该村的整体脱贫奠定了基础,更为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榆树底下村地处白狼山东麓,全村共613户、2673口人,人均耕地不足2亩,且以山地、坡地居多,是全乡耕地数量较少地质偏差的村。自然条件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榆树底下村一直是全乡重点贫困村。

近些年,以村党支部书记王成志为首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不断寻求致富门路,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再加上各级政府持续地加大力度扶持,使全村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但目前仍有165户的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如何让这些贫困户摆脱贫困成了村“两委“班子的一块心病。

2014年末,王成志在县里的一次会议上获得了这样信息,汇源果汁企业集团建昌分公司要在全县范围内选地租用,建设果品供应基地。这条信息令他兴奋不已。回到村里,王成志把这消息告诉了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大家一致认为:流转土地、种植果树、建设果品供应基地,是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村里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后,王成志向县、乡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两级政府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村“两委”本着公开透明、公平民主的原则。“我们首先将土地流转的期限、每亩土地多少租金、村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以及借助果树基地的生态环境优势、开发形成相关项目产业链的前景和政府扶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条逐项,清清楚楚地印成宣传材料发给每家每户。”王成志说。为了尽快说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王成志先是说服了这些村民的直系亲属,再由亲属们向村民传递信息,施以影响,引导加入。不同意的农户当中是党员的,王成志亲自做思想政治工作,辅以党性教育,使其同意参加。对于原本收益就不错的种植大户,王成志和村干部则多次登门,从全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从发展生态农业的长远优势和愿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劝说。

令人想不到的是,王成志仅仅用了7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此次流转土地所涉农户的发动、确认工作。此次土地流转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建昌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中是少有的。

随后,规划区域范围内的412户农户的3080亩土地全部与汇源果汁签署了《土地流转承诺书》。接下来,王成志便带领村“两委”成员迅速到规划好的果树园区,协调水电、人员分工、深翻平整土地、选苗育苗栽植等工作。他们白天在外忙活一天,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整理材料,统计数据,很晚才能睡下。“榆村速度”赢得了合作企业的敬佩和赞誉,也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关注,省、市领导到果树园区视察、调研,对建昌利用土地流转方式,整合资源,促进村企合作,共赢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各级领导的认可,让王成志信心倍增,踌躇满志,他代表村“两委”班子与巴什罕乡政府签订了到2017年年末,榆树底下村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责任状。“万亩桃园”是巴什罕乡党委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脱贫工作的一个大手笔,已成为全县脱贫工作的亮点工程。在巴什罕乡土地流转中涉及的包括榆树底下村在内的三个行政村的几百户家庭,其中贫困家庭99户,这些贫困户以每亩土地租金1000元作为脱贫的一项收入,再通过务工、养种业收入可实现年收入4000元以上。两三年内,三个村子均可实现整体脱贫。

经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争取政策支持和利用农发行信贷资金探索5000至10000户光伏扶贫项目,解决1.5万人口脱贫问题。目前,此项工作已在石佛乡梅杖子村试点,试点完成后在全县276个村推广,扶持建档立卡户3500户,预计年贴息资金1000万左右。此外,建昌县还从到户扶贫专项资金中列出1000万元在十个乡镇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互助式扶贫,探索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扶贫新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去年年底已发放300万元。2016年继续发放互助资金1000万元,扶持贫困户1000户。

一个个金融产业扶贫的样板,带给贫困群众一个又一个惊喜。

建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在今后的脱贫工作中,建昌县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环境建设、服务创新,围绕建成体系、坚持结合、优化结构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行动,积极践行“真扶贫”、“扶真贫”,为全县扶贫、脱贫播洒金融雨露,着力加快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努力与全市全省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