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头雁”带头闯市场富民效果更明显

5月末的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风和日丽,5公里多的过村公路两旁全都是平整耕地。与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土地上不见庄稼,全部是药材。一段路对应一片地,一片地种上一个药材品种,遍布山野,颇为壮观。许多药农正在地里劳作。在一片龙胆草田里,药农郭中华望着正冒芽的龙胆草喜出望外:“今年又能收个几十万元。”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村中的老光棍,42岁才结婚。他说:“以前种玉米,一亩不过二三百元,没钱谁跟我呀!改种药材后,一亩能赚上万元。去年,我光龙胆草就卖了三四十万呢!”椽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兼和重药材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季忠英说:“我们合作社党支部的14名党员都是致富能手,而且都是镇党委开展‘头雁领飞工程’的‘头雁型’人才,他们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中药材产业,现在大家腰包都鼓了起来。”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清原县委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以特色产业为纽带,积极倡导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有效实现了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局面。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促产业发展

2010年以前,清原县大苏河乡中药产业基本上以户为单位自行发展,受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产量低、效益差。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红河谷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红河谷中药材合作社理事长杨国江在参加省里“百千万培训”中看到山东省合作社党组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后,思想触动很大,回乡后产生了创办产业党支部的想法,清原县委因势利导,2011年5月,在大苏河乡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产业党支部——红河谷中药材合作社党支部。

党支部成立后,按照“抓党建、夯基础,谋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即比技术,看谁种养效率高;比规模,看谁带动能力强;比奉献,看谁扶助人员多),共带动本乡村民发展中药材1333公顷,社员人均收入更是超过5万元,可谓成果显著。

产业党组织使农村党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平台”,农民党员队伍有了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舞台”,农村新经济组织有了在特色产业开发中把握发展方向的“后台”,形成产业党组织带领合作社,合作社带领能人,能人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新机制。

红河谷中药材合作社党支部为全县趟出党建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此,组建产业党支部工作在清原全县迅速推开。

清原县委组织部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际,明确了产业支部党员“双重管理”要求,并采取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方式,与乡镇、县直涉农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推进组建工作。乡镇党委还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或聘请党建工作顾问等方式指导产业党支部筹建工作,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嵌入产业链中。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利于发展”的原则,主要采取4种方式建立产业党支部:村党支部牵头领建;党员“能人”牵头组建;依托产业链组建;对于跨乡镇、跨村形成的产业合作社,由相关乡镇党委牵头创建。

到目前,全县先后组建产业党支部40个,实现了全县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工作的全覆盖。

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产业带动民富

这些产业党支部积极为党员设岗定责,让他们担任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信息联络员,促使党员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每年至少帮扶1至2户农民发展一个项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充分发挥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清原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和重药材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党员高泽俊先后带动20多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村民许德昌在高泽俊的带动下,现在已发展了占地2.7公顷的辽蒿本、玉竹等中药材品种。同样受益的村民叶仁成说:“原来只靠种地养家糊口,自从高泽俊带领我种起药材后,我已发展了30多亩中药材,一年就净挣二三十万元。”高泽俊还是一个爱钻研学习的知识型人才,经常到市县镇三级农业部门组织的有关中药材种植学习班里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回到村里后,他还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帮助村民解决发展中的“疑难杂症”。通过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椽子沟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药材生产,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专业村、富裕村。

和重药材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只是清原县委在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的一个缩影。北三家乡农民企业家刘国军牵头组建的兴畜肉鸡养殖合作社党支部,把整条产业链上的党员、会员、养殖户全部吸纳进来、组织起来,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几年来,合作社平均每年增收100多万元。红河谷中药材产业党支部成立以来,党支部书记杨国江组织12名党员到吉林万良中药材市场考察市场行情,义务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产业信息、加工销售等服务,集约优势项目,打造特色品牌。2015年,16名党员又带动社员发展平地人参100公顷,预计2018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

目前,全县各乡镇紧紧围绕中药材、优质米、食用菌、苗木花卉、山野菜等五大特色产业,已成立40家产业党支部,吸纳会员2000余户,带动群众3万余人,发展特色种植业4000公顷,养殖肉鸡、林蛙、肉牛3000万只(头),发展食用菌800万箱(段),年效益可达4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