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全力助推辽宁经济转型发展

辽宁经济重资产特征明显,结构问题突出,增长动能不足,在当前竞争性发展格局中暂时落在了全国后面。辽宁银监局引领辖内银行业牢固树立与经济同生共荣理念,攻艰克难,紧紧围绕当前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创新服务,精准投放,全力助推辽宁经济转型发展。

责任·担当,监管引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辽宁银监局从政策制定,到完善约束机制,再到效果评估,引领辖内银行业全方位对接经济发展需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完善政策框架。出台《银行业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支持辽宁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服务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试行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加强政策引领,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

推动工作落实。采取会议指导、座谈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政策。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汇报,围绕辽宁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开展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调研,加强分类指导,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

加强跟踪评价。建立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改革和防风险三大报告体系,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评估。将贯彻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参考,实施差别化监管,引导银行“脱虚向实”。

推进产融合作。主动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召开“全省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现场签约金额2360亿元。指导各分局积极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对接会54次,意向贷款金额2673.8亿元;银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7个,意向授信2710亿元。

优化金融生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优化营商环境。配合政府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击逃废债。探索组建金融仲裁院。联合法院开展“银行业积案清理专项行动”,累积执结案件4454件、标的额27.41亿元。

坚持·坚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以落实“三个责任”为抓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截止6月末,辖内法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贷款拨备率等核心监管指标均满足审慎监管要求,有的还大幅高于监管标准,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

深入落实三个责任。把落实银行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风险处置主体责任纳入整体风险防控思路,通过加强对银行“两会一层”风险防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聚焦对各类风险的监测、考核、评价和对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处置,健全与地方政府的定期沟通、信用体系共建和风险处置协调机制,确保风险处置效率。

强化监测分析和早期干预。建立风险监测分析和报告体系,强化对重点地区、行业、机构和业务风险的监测;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控,锁定重点机构,实行“一对一”盯防;开展担保圈链、多头授信、债贷联合企业风险排查,盯住高风险企业,积极联动政府,落实风险联控措施。

债委会框架下,妥善处置个体风险。截止6月末,已建立债委会214家,涉及授信总额9059亿元。近几年,依托债委会的一致行动,通过调整期限、展期或续贷和银团贷款等措施,帮扶24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了风险外溢。

大力整治金融市场乱象。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开展“三三四”专项治理,发现并推动诸多问题整改,进一步校正银行经营行为,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3月份以来,辖内银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速持续回落,法人城商行贷款月度环比增速近5个季度以来首次超过资产规模增速,银行资金加速回流实体经济。

创新·服务,银行业助推辽宁经济加快转型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辽宁银行业提升“稳”的观念,强化“转”的思维,围绕“一稳四转”,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截止6月末,辖内银行业贷款余额28485.09亿元,比年初增加1555.59亿元,同比增长9.63%。

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预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综合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专项基金和PPP融资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重大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通过大项目牵动,稳定辽宁经济增长和社会预期。截止6月末,辖内七大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融资余额4418亿元,同比增长18.07%;PPP贷款余额79.6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61亿元。上半年,辽宁GDP增长2.1%,工业生产降幅收窄,投资结构优化,外贸走势回稳,全社会用电量、货运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经济筑底企稳势头明显。推动发展动能由“旧”向“新”转。除旧布新,发展新业态,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持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截止6月末,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028.2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同期贷款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压缩过剩行业贷款37.6亿元,退出钢铁产能91万吨、煤炭产能1019万吨。革故鼎新,推动国企改革,以全融资模式支持企业去杠杆,上半年,通过股权投资、理财、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提供融资435.6亿元;稳妥实施债转股,截止6月末,签订债转股协议5个,协议金额657.7亿元,已落地50亿元;大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累计投放232亿元支持省政府重组7家大型省属国企集团,东特钢混改取得重大进展。拓展新空间,支持企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综合化解决方案,推动辽宁装备“走出去”。截止6月末,辖内“一带一路”贷款余额1019.18亿元,同比增长26.92%。如辽宁省中行为“走出去”企业量身定制贸易融资产品,上半年累计融资额30.4亿元。推动资产结构由“重”向“轻”转。实施政策倾斜和信贷便利,有针对性地支持软件信息技术、科创企业、文化娱乐、现代消费和服务等轻资产行业发展。其中,通过设立科技产业基金、“银行+政府+担保”、产业链融资等方式,大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截止6月末,科创企业贷款余额656.1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平均贷款增速8.4个百分点;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52.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6倍,列全国第一位。如辽宁省交行与于洪区政府合作建立20亿元双创基金,上半年,为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6670万元,支持转化科技成果23项。在银行业的支持下,全省众创空间达到198家,科技成果转化897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4%。推动产业层级由“低”向“高”转。持续加大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高端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中,在具有辽宁传统产业和技术优势的装备制造领域,对接《中国制造2025》,依托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通过传统授信、股权投资、并购重组、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截止6月末,辖内高端装备制造贷款余额357.48亿元,同比增长22.68%。如盛京银行为北方重工授信13亿元,支持企业32项主机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成为国内唯一掌握全品种盾构机技术的装备制造企业。

推动市场主体由“大”向“小”转,培育大、中、小微型企业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紧密结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推动机构专营化,落实“四单”原则,深化银税合作,探索推广“双基联动”、无还本续贷、“银税通”、“助保贷”等60余种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截止6月末,小微贷款余额9233.59亿元,同比增长23.35%,法人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6.71%,累计为18万户企业续贷2095亿元,为13.92万户企业减费让利34.14亿元,帮助一大批优秀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如招商银行沈阳分行通过“千鹰展翼”综合服务方案为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000万元授信支持,帮助企业在自动对焦用音圈马达领域发展成市场领军企业,技术优势在业内排名第一。数据显示,辽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全省的1/3,税收超过全省的2/3,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50%,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