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湾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湾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洗药湖管理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湾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湾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17日

湾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着力推动《湾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大幅增长,体质健康水平逐年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稳步增长,为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深入推进全区体育健身活动,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计划》、《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及《南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我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美湾里”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1.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群众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提高全区群众的健康素质。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区总人口的35%。

2.加强群众体育各级组织建设,不断壮大群众体育骨干队伍,保证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人,逐步实现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化。

3.继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4.积极推进城乡体育、传统体育、不同人群体育的共同发展,促进我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5.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到2020年,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主要任务

1.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的活动,每2年到4年举办一次全区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2-4次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性单项比赛。各镇、街办、洗药湖管理处每年举办1次农民运动会,每年举办1-2次体育活动或单项比赛,行政村每年举行1次小型综合性运动会或2-3次单项比赛和表演活动。

2.全力推进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在实现全区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新建居住区和社区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同时,加强体育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大力推动中型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登山步道、多功能运动场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闲用地,因地制宜建设街边体育运动场所。到“十三五”末,实现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全覆盖。

3.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健全区体育总会组织,充分发挥体育总会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到“十三五”末,全区各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0个以上,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所有乡镇、街道、洗药湖管理处有专职体育工作者。

4.不断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区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每年开展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时间达到50小时以上,在建有场地的农村和全民健身站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三、推进重点

1.加速全民健身服务产业发展。结合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实际,在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的情况下,引进并举办符合我区承载能力的、有影响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发展的竞赛品牌,进一步提升湾里人气及体育赛事市场号召力,助推湾里经济健康、绿色发展。在推动我区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为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强化全民健身宣传、科研和信息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重要时间节点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民健身日、重大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典型的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吸引不同人群参与健身,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开展国民日常体质测试、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群众健康状况调查等科研监测、开发和统计工作,为区政府决策与服务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

3.重点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建设。广泛开展全区中小学校园足篮排三大球活动,完善中小学青少年业余竞赛体系。

4.积极发展城市社区体育。鼓励新建各种类型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继续推进“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组织举办“社区体育优秀健身项目展示活动”,形成良好的城市社区健身环境和条件。发挥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居民小区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动社区体育和单位体育的结合,共同开展体育活动。规范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工作职责、社区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以社区体育带动全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5.加快发展农村体育。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旧城区改造等国家重大部署,围绕特色建设和特定建设,实现全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以城市老城区、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利用体育设施,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开展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各地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形式多样的运动会。

6.大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人群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好群众参与面广、有特色、形成品牌的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重点开展好梅岭“健康杯”区级篮球协会联赛、“大美湾里·筝筝日上”风筝节、全区迎新春趣味运动会等全区性健身赛事活动,同时开展好其他的小型、多样化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开展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建立社区体育和职工体育互补机制。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促进职工体育的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

7.关注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组织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指导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

8.重视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积极参加区级以上老年人的各项比赛、展示活动。不断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号召老年人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力军,成为健身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成为健康生活投入的先导者。

9.积极参加并办好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市级以上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改革办赛模式,淡化锦标,突出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勤俭办赛,推动普及,全力办好区级以上运动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建设,构建全民健身基本保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把全民健身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全民健身法规建设。

2.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各镇、街办、洗药湖管理处及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经费、机构和人员等方面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支持;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等财政专项资金。各镇、街办、管理处要为辖区内综合运动会、体育赛事及专职体育工作者提供工作经费保障。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引导社会资金,形成合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3.扎实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强化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利用和保护过程中的政府责任,以中央援助资金为引导,鼓励政府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重点建设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和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开展国家援建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积极挖掘改造旧的体育场馆设施。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

4.改变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利用率。各类体育场馆逐步由建设向管理、使用、开放转变。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向群众的开放力度,通过多种办法,吸引群众到体育场馆健身,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5.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体育组织和体育协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增强各组成部门履行职责的公信力。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大对农村、基层社区全民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站、晨晚练健身站的投入建设力度,每个体育健身站分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可以传授两项以上的体育健身技能。各镇、街办、管理处及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及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吸引专业体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骨干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建立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注册登记制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规范管理。策划、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等品牌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表彰。

7.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利用“全民健身日”、“世界志愿日”、国际、国内和省市内大型赛事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8.创新发展体育休闲服务业。积极探索我区群众健身新方法、创新载体,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促进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相融合,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场所运营的体育健身休闲用品开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推动我区体育旅游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新的体育健身休闲需求。

9.做好体育信息工作。丰富和完善国民体质健康数字化管理体系,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服务机构和监测各项制度,满足群众不同的科学健身需求。

五、实施工作

本实施计划在湾里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湾里区教育科技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湾里区教育科技体育局负责组织,湾里区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全区推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洗药湖管理处要成立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当地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并对当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负责。各部门、各行业也可成立相应的全民健身实行计划领导协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