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点燃转型发展主引擎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春光不老,创新常新。3月24日,南昌高新区将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回顾2016年,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新发展、新进步;展望2017年,该区科技创新工作将迎来新动力、新活力。

入选国家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助力申报“江西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快速发展,全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1.1亿元,总量在全省开发区遥遥领先;地区生产总值496.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2.3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近1/4,列全市第一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收入达76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收入69%;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6%。

踏着春的节拍,南昌高新区的科技工作者们正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该区建设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带动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区、绿色崛起的样板先行区和全国一流的生态科技新城提供科技支撑。

回顾2016年——聚焦要素、强化措施,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南昌高新区以出政策、聚要素、强举措、优服务为抓手,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新发展、新进步。

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科技创新,政府不能缺位,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南昌高新区在组织领导、政策体系、发展规划上下功夫,构建了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南昌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南昌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评比奖励办法》、《南昌高新区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南昌高新区入驻创业梦想街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制定了《南昌高新区“十三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系统谋划了“十三五”期间园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

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加快,南昌高新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继晶能光电有限公司、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和南昌大学共同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5年度全国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双胞胎集团的“畜禽饲料中大豆蛋白源抗营养因子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贝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华理工大学研发的“面向铀矿与环境的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其应用”项目和江西江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南昌大学研发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荣获了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研发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荣获了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度,南昌高新区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占全省总数的1/4。

截至目前,南昌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6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工作站17家。

科技领域合作硕果累累

南昌高新区加强对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的指导与服务,推动其市场化运作。2016年,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50%,创历史新高;省级重点新产品立项125项,列全省第一,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同时,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培养了赵汉民、付羿、杨旸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王敏、杨华英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引进了1位国家杰出青年;引进14位“洪城计划”入选者落户创业,引进人数占全市的61%。

在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方面,南昌高新区积极推进了江西联星显示创新体、江西中磊支付科技协同创新体建设,并组建了江西晶亮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体,进一步推动了“政产学研用”的联合,进一步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的覆盖面。为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南昌高新区建设了瑶湖科技金融港,引进北汽产业、洪城资本等基金,注册资本及实际募集资金共计63.84亿元,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2016年,通过招大引强,组织培训,南昌高新区培育了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了6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经科技部审核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家,创历年之最,在数量及通过率上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0家。围绕全省科技创新“5511”工程,南昌高新区加大了重大项目、技术创新团队的培育力度。2016年,园区企业5个项目入选省重大研发专项,8个项目入选市重大研发专项,均占全省、全市研发专项总数近一半;园区16个技术创新团队入选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南昌高新区通过开展专利授权奖励、专利知识产权培训等多项措施,大力提升了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能力。2016年,园区专利受理量突破2600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

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南昌高新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16年,园区在建及竣工的孵化器面积达到52.4万平方米。南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星火众创空间和江西国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网易国信众创空间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审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南昌大学科技城,已吸引加拿大法克斯学院、瑞士南方应用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天津大学微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入驻。与省教育厅合作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入驻团队150余个;创业梦想街区已建设大学生众创区、国家级大学生就业中心、互联网创业区等数十个板块,已入驻微软、网易、腾讯、阿里巴巴菜鸟等20余家互联网企业,江西的“中关村”已初具规模。

展望2017年——搭建平台、激发活力,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今年是实施“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攻坚年,南昌高新区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创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为重点,以培育引进为抓手,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R&D投入达2.7%;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立项突破260项;累计专利受理突破1万件;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平台20个;培育科技孵化器5个,引进众创空间10个,确保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今年南昌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南昌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攻坚计划》、《关于加大南昌高新区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同时,加快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步伐,建立包含人才、载体、科技服务、金融支持、商业模式等诸多创新元素在内的区域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初创企业逐步向“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

加大科研资金投入

南昌高新区将加大区财政对科技专项资金的投入,今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2.7%,并将逐年提高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在享受加计扣除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研发费用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高新区再按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的0.5%予以奖励,有效吸引社会和企业科技资金投入,加快实现4个“90%”的格局。重点在光电产业、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智能装备、航空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鼓励企业通过广泛参与协作研发、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今年,南昌高新区将对成长型科技企业进行摸底分析,围绕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发掘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和团队进行重点培育。重点抓好中科院分子影像创新应用研究院、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南昌大学科技城引进的院校研发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重点推进博微科技大厦、贝谷环境监测和检测仪器设备产业化基地、宇培电子商务物流基地、江西省精密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新脑康复医疗器材生产、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的高度融合及协同创新发展。

培育科技服务机构

南昌高新区鼓励技术研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知识产权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到该区发展,力争引进国内外著名技术转化服务机构在该区设分支机构,并积极推进尚华集团医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佳银公司的MO源和太阳能电池公共测试平台等第三方科技中介平台的建设。同时,依托产业集群或优势产业,专门为企业尤其是创新创业企业培育提供技术研发、试验推广、产品研制、质量检测、设备共享、信息咨询等公共技术支持服务。积极推动南昌科技广场建设,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增值服务,支持市场化服务机构开展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示范机构。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南昌高新区将推动“科贷通”等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保险等金融产品,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联合省科技厅、省科学院、市科技局共同打造全省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打造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项目投融资中心等集成服务平台,为企业的科技成果交易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同时,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全方位破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障碍;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机制,通过实行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项目承担单位、给予科技人员部分成果收益分配奖励等激励政策,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

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为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南昌高新区将适时举办全国、国际科技发展高端论坛和科技会展,帮助区内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接。推动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地结合,加快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出“创新券”制度及办法等配套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完善“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融资贷款服务,选择有条件的银行金融机构,探索试点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

石亮红 尹玲玲 杨紫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