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宿迁坚持“生态立市”开启“绿色引擎”

9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再次明确要求宿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9月21日,环保部命名授牌13个县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泗洪县赫然在列。

好消息接踵而至,绝非偶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今年5月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也在会上指出:宿迁生态体系保持得比较完好,可以主攻生态建设,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成为江苏的“生态特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宿迁最宝贵的城市资源。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江苏省交办的环保信访件,宿迁数量全省最少、占比最低。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顺应群众期盼,就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广大群众呼吸清新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享受宜人的环境。

守住生态优势,让绿色发展的“家底”更殷实。近年来,宿迁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五土整治”“五气治理”,剑指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为从源头上为全市生态环境减负,我市扎实推进“减煤”“减化”工作,今年上半年就完成2131台(套)燃煤锅炉治理,完成全年任务的70.9%;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0户,泗洪县成为“无化县”。同时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全市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搬迁基本完成。

“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良好的自然生态是宿迁的一张闪亮名片,而水则是宿迁城市的灵魂、生态的基础。

为了保护好一条条河道,宿迁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2045条河道都明确了河长,构建了河湖保护体系。下定决心在洪泽湖、骆马湖实施全面禁采,并加大退渔还湿还湖以及渔民上岸工程推进力度,有力地维护了河湖健康生态,宿迁国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是100%。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沿大运河、沿古黄河、环洪泽湖、环骆马湖和环中心城区“五大生态走廊”建设,重点推进运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城市生态客厅、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启动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推进100万亩生态湿地、100万亩生态经济林、100条生态河道、100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水体长期刺目刺鼻的马陵河,是老城区市民的一块“心病”。2013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启动了第8次马陵河整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确定了“截污、水清、岸绿、路通”的整治目标。经过三年多的奋战,马陵河这条原先的“龙须沟”已经蜕变成贯穿城区的一条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7月27日,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宿召开,总结推广宿迁经验。

生态宿迁,自然不能少了“绿”的点缀。为此我市大力推进沿河、沿湖、沿路和农田林网建设,积极实施林相改造和树种更新,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林种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0.1%、位居全省第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6%。

昔日“垃圾镇”转型成了“淘宝镇”。去年以来,宿迁按照“彻底禁、禁彻底”的要求,集中力量对耿车片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开展综合整治,全市6978户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户全部整改,清理废旧物资近60万吨,用6个月的时间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让耿车镇的“耿车味”变成了“耿车蓝”。

旅游是富民产业,也是绿色产业。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旅游市场,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25.5万人次、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216.3亿元、增长23.2%,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当前,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定位,宿迁已经编制完成《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优化重构了“1+3+3”发展格局。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明确了“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内涵,首当其冲就提出要建设一个河湖清秀的生态公园。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路走来,宿迁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十足,步伐越来越坚毅,成果也越来越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