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科技镇长张罗 20亿元项目落户南京

陈于锋刚刚就任中国电信南京浦口区公司副总经理,而就在1个月前他还是浦口科技镇长团的一位科技镇长。能够担任今天的职务,正是由于科技镇长的这段经历。

在今年7月举办的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上,江北新区与航天科工集团签约共建“5G物联网智慧园区”,总投资达20亿元,成为此次签约重大项目中单体投资额最大的一个。在这个项目长达18个月的规划、10个月的谈判中,陈于锋所在的浦口科技镇长团不仅牵线搭桥,更是直接促成了项目落地。

超前布局物联网智慧应用,赢得央企青睐

两年前,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机关及国有企业骨干组成的第八批科技镇长团下派南京,中国电信南京网络资源中心副主任陈于锋就是其中一员,担任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副主任。

每位科技镇长的背后都是一所高校或者大企业,由此撬动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同样非常巨大。陈于锋也不例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找到了“娘家单位”中国电信,帮研创园揽下了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重点推进物联网智慧应用试点。在他的牵头下,江北新区与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智慧双创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示范基地。今年2月,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在园区成功建设4个窄带基站,窄带物联实验网以研创园为中心在江北新区全面铺开。

什么是智慧园区?陈于锋领着记者实地感受。在园区门口,一辆私家车正好进来,司机是园区一家企业员工,他点点手机上的APP,找到标志为“绿色”的空车位,然后按照导航开过去,“很方便,不用开着车在车库里到处转悠找车位。”

陈于锋介绍,这里每个车位上都装有智慧停车检测器,自动向平台“汇报”车位状态。园区里的路灯也很聪明,可以根据天气、时间和路况进行整体或单独调节开关或亮度。

“航天科工这个项目最终落地,多亏了两年前我们科技镇长团在园区布局的物联网智慧应用。”陈于锋告诉记者,“当时得知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第二研究院正在全国物色智慧园区建设投资,我们便积极主动接洽。”为了赶在考察团来宁之前推出窄带物联网应用,园区协调了电信40人团队,整整忙了45天。这一智慧应用还以“新一代物联网助力智慧城市”为题,登上了5月18日的央视“朝闻天下”。

正因为江北新区研创园的物联网智慧园区应用,航天科工来宁考察后,直接暂停对其他城市的考察,一心一意和南京对接。

为继续推进项目,园区提出将挂职时间延长为两年

自从航天科工和南京项目签约后,航天科工第二研究院南京智慧园区项目负责人张浩军就把自己的根据地从北京转移到南京。

“智慧城市和园区建设是航天科工民用市场的重要一块。和南京打交道很舒服,尤其是和技术型选手,园区规划经常被他阐述得充满想象空间。很多问题双方一点就通,把航天科工的项目优势和中国电信的技术优势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张浩军口中的技术型选手就是陈于锋。

“一边是大院大所的科研力量寻求释放,一边是地方上因为缺少智力支持而难以建立起带动产业升级的创新体系。不过自从有了科技镇长,产学研这种若即若离的现象有了改变,院地双方被紧紧地黏在了一起。”陈于锋说。

然而,和“中”字头企业谈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园区原有的物联网智慧基础,如何提高航天科工对项目的信心和投资额度,成为陈于锋突破的重点。为了推动国家级双创基地和智慧园区的建设,在挂职的两年里,他取消了所有的休假。在10个月的项目谈判期间,工作节奏都是“6+1”。而为了继续推进这一项目,去年7月,在研创园主任蒋华荣的协调下,经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的友好协商,将一年的科技镇长挂职时间延长为两年。

航天科工本来对项目的预期投资是2亿元,为了扩大投资,陈于锋带着一年多时间里,历经多轮完善的研创园智慧园区的十几个专项、上千页规划,反复与航天科工团队进行协商、谈判。成熟的智慧园区基础,加上高水准的规划,让航天科工刮目相看。谈判的结果是,投资额上移到20亿元。

挂职结束,在新岗位继续参与项目实施

今年8月,两年的挂职时间结束,陈于锋回归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而因为航天科工项目,他有了新的任命——中国电信南京浦口区公司副总经理,继续参与这一项目在南京的实施,为研创园、江北新区的发展,持续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选派科技镇长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制度安排。挂职帮扶基层和企业,同时也把实验室成果导向经济前沿,实现科研与市场的融合。”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有的科技镇长团更是薪火相传,持续推进,比如,浦口科技镇长团2014年推动南航大与浦口区、美国安博瑞德航天大学三方合作共建的南航国际大学,历经两任团长的努力,目前已完成规划选址,即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这个大学建成后,将填补南京没有国际大学的空白,成为江北新区重要的教育配套设施。溧水科技镇长团2013年促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新校区项目落户溧水区,经过几年的持续推进,目前基本建成,明年9月新校区将正式投入使用。

科技镇长团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连通着丰富的人才金矿。接下来,我市将发挥新一批科技镇长生力军作用,将全国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引入南京、导向企业,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本报记者毛庆

【延伸阅读】

科技镇长团迎来第十批

2008年9月,江苏试点“科技镇长团”,今年已是第十批。镇长团成员,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地方,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加强人才交流,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研发成果,在地方与高校院所之间架设起融合互动的桥梁。

南京从2010年开始成为科技镇长进驻地,由最初先行先试的江宁、浦口两个团20人,到今年覆盖所有郊区的8个团78人,成员为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机关及国有企业的骨干。刚刚结束的是第九批科技镇长团。截至目前,南京科技镇长团围绕产业发展引人才聚人才,围绕企业壮大抓创新促创新,围绕成果转化搭平台建平台,共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1732个,申请近2.4万个专利,引进“千人计划”专家91人、省双创人才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