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京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构建新平台

党的十九大即将于10月18日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的5年,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更是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今起,本报推出《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这五年,强富美高新南京》栏目,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南京在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城乡面貌变化、民生福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斐然成绩,展示“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壮美画卷。

9月12日上午,江北新区台积电南京工厂新建成的厂房里,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主持的隆重的“进机典礼”,再次将人们的目光拉向了这座高速建设中的晶圆工厂。从去年7月7日正式动工,到如今设备进厂密集装机,这里下个月就将进入试生产,并将在明年对外接单,进入量产。

引进具备世界领先技术的晶圆工厂,并发展出完整的先进集成电路产业链,这是南京早在十多年前就心心念念的产业梦想。这个梦想代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总量的壮大,更代表了城市竞争实力的提升。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5年里,在南京,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产业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变成了现实。由这样的产业梦想支撑,南京城市的经济实力在这5年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推进转型升级,培育新兴力量,塑造城市产业新格局

今年初,中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迎来新成员——2016年,南京GDP总量首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03亿元,成为全国第11个GDP超万亿的城市。

经济的稳健攀升之势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8%的GDP增速跨越到全省第二的位次,比去年同期进了7位。

回看过去5年南京经济发展曲线图,不难发现,在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的同时,产业格局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720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503亿元,年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最快的年份超过1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53.4%增加到2016年的58.4%,5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去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七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石化、钢铁、建材3大传统产业总和,到2016年,已有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信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6个新兴产业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

……

数字的背后,是经济领域新兴力量的迅速崛起。

在城南的溧水开发区,南京金龙、比亚迪等60多家企业在短短四五年内集聚,形成了一条生机勃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江北龙王山下,生物医药谷里一批像“药石科技”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曾经的“苗木”长成了大树;

在江宁九龙湖畔,江宁开发区无线谷里100多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成果就地产业化,一个从零起步的创新企业集群,站上了产业爆发的前沿;

在河西新城,体量巨大的金融城一期刚交付半年就再无“虚席”,新签约落户的金融企业,只能等着80万平方米的金融城二期落成;

在繁华的老城南,各色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文创商店“嵌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夜泊秦淮”变“夜宿秦淮”,成就了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图景;

……

5年的时间,也许够不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南京人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却刷新了城市的产业面孔,塑造了新的城市经济格局。

打造优势载体,聚焦资源要素,构建经济增长新平台

“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获批设立,是十八大以来深刻影响南京经济发展的大事件。

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

新的平台,意味着新的政策和空间资源,意味着对生产要素的强大“吸力”。短短两年时间,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区域总面积达2451平方公里的新区,成为资源汇集的焦点,聚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4+2”现代产业体系,大项目、大企业争相落户。

跟随全球芯片制造领军企业台积电的步伐,近两年间,江北新区已迅速集聚起上百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全部环节,其中仅芯片设计领域,国内排名前10的企业已有一半在此落户。

新区核心区内规划的5.6平方公里“国际健康城”,吸引了全球一批著名医疗机构的考察代表。一批拥有先进诊疗技术的医疗健康机构已在这里落地生根,生命健康产业展现了巨大发展潜力。

江北新区迅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今年上半年,新区的工业总产值近1300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市7.9个百分点。

南京软件业近5年的发展,也是优势资源不断向优势平台“聚焦”的过程。在规划和政策的导引下,软件发展资源向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一谷两园”等平台汇集。仅仅在软件谷,城南这片沿软件大道延展的狭长地带,如今已拥有1800多家涉软企业、超20万涉软人才,占全市40%的软件产业规模,集聚度堪称典范。

日益壮大的基数加上始终保持的激进增速,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在去年已超4700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的7%,保持全国城市第4位。

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在软件产业规模和集聚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月初,南京软件谷地位再升格,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由“司委市”共建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我市集中力量,推动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的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这一个个新载体、新平台,全市的经济发展获得了坚实的支撑。

激励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蕴蓄未来发展新动能

在仙林大学城与南大共建的南大科学园里,从南大出来的杨雪姣已经和同事们创业两年多。他们创立的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生态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已将业务扩展到了省内各市和上海、山东、新疆等地。

近年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和南京的特色扶持政策,激励了一大批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走出校园,创业追梦。创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建成,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进入南京。仅在2016年,南京就新增各类众创空间7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1家,新增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家,培育自主创业者1.6万人。

创新创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能,新的动能还来自改革和开放。

就在今年上半年,南京的市场主体数量突破百万,达到了104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3%。正是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了企业设立的流程,激发了市场活力。

南京一年一度的“金洽会”已经落幕,这场招商盛会,让人们看到了开放型经济给南京带来的满满活力——

富士康来了,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将分别在软件谷、江宁开发区、浦口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总部研发中心、智能手机制造基地、半导体供应链基地和智能电视制造及研发中心;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来了,将在南京开发区设立“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

江北新区更是吸引了总投资超1500亿元的61个项目,所有的项目都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激励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赋予了南京经济满满的发展动能。站上“万亿”新起点,我们深信,未来南京经济建设的成果必将更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