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今年南通崇川与上海签约21个产业项目 总投资90亿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何家玉)25日,崇川区在上海举办中国崇川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接会,以独特的发展优势、优惠的引才政策、一流的创业平台、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崇川发展。崇川与上海的人才合作由来已久,仅今年就已经签约2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90亿元,可可空间、BU集团等知名企业落户崇川。

因才施策

区域吸引力越来越强

《崇川区“紫琅英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崇川区科技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崇川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奖励资助实施办法》……崇川区针对“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中低三级人才,分别出台政策,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累计资助“紫琅英才”计划92人、科技领军人才200人、高技能人才1970人,拨付扶持资金8000余万元。此外,崇川区还设立了5000万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00万元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和2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有力支撑起人才工作。

由崇川区扶持资助、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徐炎华领衔的南工大南通高技术研究院已完成7个研究所入驻,获批省、市科技项目3项,授权专利10项,已实现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

全区建成“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4个,提供企业注册、健康体检、项目申报、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服务;对企业全职引进的博士、硕士,3年内分别给予每月2000、1000元的生活津贴;对经协商认定的人才工作站,最高给予每年30万元的工作经费;累计建成3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截至目前,崇川共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40人,获评省“双创人才”27人、省“双创团队”1个,入选市“江海英才”计划8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131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0人,人才总量全市领先。

建设载体

为人才落地搭好平台

在全力招引人才的同时,崇川区不断加大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力度,总部经济园区、医疗器械产业园、五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电商产业园、龙源科技园区等新一批科技载体加速落成,为人才的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场地,为人才的项目落地打造承接载体,为人才的资源对接营造交流空间。目前全区有科技园、工业园14个,入驻园区企业812家,入驻企业职工1.2万余人,其中近六成为大学以上学历。

位于市区东部新城的南通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签约落户华为软件云运维和科创中心、国药集团医学工程中心、九次方大数据等一批信息数据、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类高端产业项目。而在城市的南部,一个有机融合了创业、产业、文化和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集群社区已经形成,通创社区集聚了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源科技园、青创园、上海软件园南通分园等一大批创新创业载体,区政府和通大还将联手打造面向高层次人才以及青年创业人群的科技创业大街,2019年将投入使用。

今年5月初,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率队来崇川考察,商讨建设中科应用研究院相关事宜。据了解,中科应用研究院建成后,将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研究型、开放式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崇川的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立足企业

引才推动技术革新

招引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服务。崇川积极引导企业引进人才、打造研发平台、进行技术革新,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100%,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占比29%,集聚专业人才超过3万人。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在崇川区的引导下,企业根据自身转型升级需求,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林仲珉、唐昊等人才团队进行技术革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近10亿元,专利授权20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立项,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公司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近100人,高级工程师30多人。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徐秀龙团队,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入选省“双创团队”,公司入选第五批国家创新型企业,获专利授权57项,徐秀龙团队创造的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90%以上。

依托“崇川高校行”“专家崇川行”活动,崇川区先后与10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累计对接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150余人,带技术、带项目落户崇川的人才项目超200个,直接撬动经济效益超40亿元,上缴税收超2亿元。南通万达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院士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岑可法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累计合作开发了近80个高效节能新产品,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