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株洲明年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实现三个增长

2014年:奋力打造株洲科技发展升级版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全国第6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攸县获批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通用航空产业集群获批湖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

编制了《株洲市电力电子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建立了我国首个IGBT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电力电子成为株洲新兴产业生力军。

2014年,全市科技系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着力打造株洲科技发展升级版。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创新服务中心,市场化运作株洲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株洲市技术转移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完善了集项目咨询、技术转移、竞争情报、科技金融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条,打通技术与资金对接渠道;成功开发运行株洲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征集、申报、立项、验收等可全过程网上办事。

建立了株洲科技项目库,策划部省项目540余项,组织申报210多项。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大功率IGBT产业基地、电动汽车二期产业基地、拉米夫定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450亿元。

新建研发平台15家、公共服务平台3家,筹建了天桥起重桂卫华院士工作站、华通科技谭铁牛院士工作站、科能新材方岱宁院士工作站等3家院士工作站,其中,科能新材方岱宁院士工作站已获批;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时速120公里地铁列车牵引系统”、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TEG6129E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两项重大科技成果,被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获得国家最高级别认可,是今年我省列入该计划仅有的两项。13项优秀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进步奖评审,5项专利获国家优秀专利奖,6项专利获湖南省专利奖,全市专利申请量将突破4000件。

2015年: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15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改革主题,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三个增长”。

以科技改革推动科技创新

明年,全市科技工作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管理改革、科技计划改革、科技服务改革,为全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积累新经验。

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从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评价等方面,探索建立协同集成、权责统一、部门联动的“大科技、大协作、大开放”的科技工作机制。深化科技计划改革。探索建立由科技局牵头,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议科技规划,调整科技计划,决定资金投向。深化科技服务改革。以市创新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合资、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引进和培育一批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科技服务公司,推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实施、验收等行为市场化,建设一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覆盖株洲产业发展和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创业。

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的10项政策

在省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的10项政策,同时结合株洲产业发展特色,围绕“五城四基地”建设,重点在科技创新引导政策、高端人才激励政策、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城市群协同创新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

依据国家和湖南省相关规定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制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优化示范区创新创业环境、培育示范区战略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培养和汇聚优秀创新人才、加强示范区品牌建设等领域建设。

借鉴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管理体系、科技改革、创新政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株洲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株洲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按年度分解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实现三个增长”

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项目实施增效、创新能力增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以创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巩固现有产业优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00亿元以上,增加值500亿元以上,力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现千亿目标。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着力在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打造“中国动力谷”,继续加大对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的支持,扩大三大动力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南车株洲所等龙头企业,在电力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继续培育壮大一批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企业。

加强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进度管控和经费监督,加大争资争项、引才引智力度,力争全年争取部省科技项目突破100项,其中重大科技项目12项以上,资金突破3亿元。组织实施一批部省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项目指导和监督,重点跟踪项目实施成效,助推我市产业集群升级提质。安排好株洲市创新引导资金投放布局,从重点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筛选一批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促进技术、产业、平台协同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联谊,积极推进军民融化,促进更多优秀高端科技成果在株洲落地转化。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以争取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为突破口,重点建设一批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新增各类创新平台15家以上。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充实我市人才基础,优化人才结构,形成持续创新的人才梯次,选拔科技领军人才20名,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以上,申请专利4500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