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恩施市“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民营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民营兴市战略,全市民营经济总量增长、规模壮大、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全市特色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确定的民营发展目标,为加快民营发展、打造“仙居恩施”奠定了基础。

1、民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效益稳步提高,预计2010年实现民营总产值62亿元,较2005年16.8亿元增长2.69倍;民营增加值28.6亿元,年均增长26%,较2005年的8.1亿元增长2.53倍,比规划目标18亿元增加9.6亿元。在三次产业结构由中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民营增加值由2005年的7.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6亿元,年均增长30%;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17.3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亿元,年均增长28%;利税总额由1.85亿元增加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42%;五年净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7户,达到101户,较2005年44户增长1.29倍。。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在产业结构上,主导产业集群已显雏形,多元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矿产建材、医药化工、机电制造及烟草等企业逐步集聚,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由于中烟公司恩施卷烟厂的落户,烟草产业销售收入份额由2005年的13.44%增长到2010年的31%,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矿产建材、医药化工等产业规模民营销售收入保持较 快增长,特别是富硒绿色食品产业连续三年进入全省重点产业行业。在企业结构上,优势骨干企业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预计全市规模民营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0家。

3、民营项目及技术改造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共引进中烟公司恩施卷烟厂、滨湖印刷等民营重大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额18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51个。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0亿元。中烟公司恩施卷烟厂、腾龙水泥、云龙河电站、罗坡坝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

4、民营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完善民营用地规划,积极争取民营用地指标,增加民营建设用地存量,落实土地报批工作,年产50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园项目已启动实施;二是加速民营园区建设,完成5.1公里的金桂大道建设,启动次干道建设,开发区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分两期建设完成,8家企业已入住标准厂房,民营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入园企业和新的民营落户项目不断增加,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2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

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营经济总量小,规模民营对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民营化程度低,推进民营化进程任重道远。2009年,全市规模民营增加值仅为20.7亿元,仅占全州规模民营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强,与全省其他民营发达县市相比差距甚远。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缺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没有国家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仅有4个省名牌产品和5件省著名商标。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支撑民营发展的优势行业尚未形成。

三是民营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融资难,全市“十一五”期间民营技术改造年均投入仅6亿元,企业装备水平差,生产工艺、生产方式落后。

四是经营管理粗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仍占主导地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短期行为、掠夺式开发现象明显。

五是民营发展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民营强市、民营兴市战略的一系列举措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规划严重滞后,民营用地储备,项目承载力弱等制约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十二五”民营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民营发展、推进全市民营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民营发展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

发展迎来的新机遇:

一是政策支持。国家实施中部地区掘起、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战略,我市在政策覆盖范围内,受惠于多种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以及省委、省政府“616”对口帮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二是大环境提供了新空间。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逐步扩大;我国民营化进程加快,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化,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全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三是资源凸现了新优势。从区位情况看,我市处于鄂渝湘黔四省结合部;已建成开通的沪蓉西高速和2010年11月开通的宜万铁路将使我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从资源配置看,我市矿产建材、农副产品、水能资源、生物资源以及劳动力、电力等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四是理念有了新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企业改制已经完成,民营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放性经济具备了一定规模,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委及全市上下抢机遇、全民创业、求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抓招商、上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产业集聚趋势进一步加剧,区域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断凸现;大企业大集团垄断市场、主导控制产业发展的趋势加速,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企业拓展市场空间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市民营基础薄弱,大多数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较弱,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高素质企业家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竞争力难以提升,市场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我市民营产业绝大多数不在国家、省产业振兴纲要范畴,难以获得大项目的支持。

二是资源和能源挑战日益突出。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利润大量向采掘业等上游行业集中,下游制造业因市场竞争或政府限价,无法进行价格传导,利润不断下降甚至亏损。同时,煤电油运供需紧张,特别是土地供给日益严格,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扩张能力受到束缚。

三是招商引资和企业融资仍然困难。土地价格、税收、收费等优惠政策与周边省份相比没有优势,吸引投资的载体不大不强,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程序严格,企业信用担保推进缓慢,致使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项目资金十分紧张。

三、“十二五”民营发展的基本思路及重点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仙居恩施”建设,发展生态民营,坚持“民营兴市”战略,加快推进资源型民营发展步伐,坚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民营化道路,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六大支柱产业优势,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牢固树立民营兴市、民营强市思想,坚持民营兴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资源型民营化道路,加速全市民营化进程,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民营增量翻番的目标。

2、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十二五”时期,民营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民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围绕推进“仙居恩施”建设,探索生态民营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洁净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关联度;加快推进民营园区建设,搭建民营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企业项目入园建设发展。

3、坚持突出特色。充分利用资源和特色优势,根据资源秉赋,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重点围绕绿色富硒食品、水电能源、矿产资源和农林等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食品、能源、矿产建材、药化和生物产业。

4、坚持扩大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集聚发展要素,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实施体制东接、资金东引、产业东联,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采取招商引资、利用民资、上市融资等办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水平。

5、坚持项目带动。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挥比较优势,抓好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编制质量和水平,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大工程进入国家和省、州“十二五”规划项目并得以实施,力争规划中的每个发展重点都有项目支撑。

6、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加科技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特色民营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发展目标。

——全市民营总产值年均增长18%,达到140亿元,民营增加值年均增长15%,达到55亿元。

——规模民营户数每年增加10户以上,期末突破150户;每年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力争期末超亿元企业达到25家,力争培育上市企业2家以上。

——规模企业利税年均增长15%,期末超过18亿元。

——民营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实现民营固定资产投入100亿元以上,争取每年有20家投资超千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

——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现省、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发展重点。

全市“十二五”民营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重点扶持六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富硒绿色食品。按照整合资源、壮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的总体思路,打造一批主导产业明显、实力雄厚、加工增值率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10家。突出肉食品、茶叶加工、特色蔬菜、副食饮料四大重点,实施湖北省思乐牧业集团有限公司50万头生猪屠宰及肉食品加工,支持恩施玉露茶叶集团公司茶叶综合精深加工、恩施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恩施宜恒植物油有限公司扩建植物油生产线及茶油精深加工、湖北省恩施新美农业有限公司恩施新美生态农业科技园、基地、加工厂房、冻库、科研大楼、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慧农农业、巨鑫公司等企业特色蔬菜,开来饮料、元福食品、茂和食品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富硒绿色食品产业。“十二五”期末实现民营总产值50亿元。

2、推进中烟恩施卷烟厂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档升级,加大金叶烟草技改扩能以及锦华纸业、卷烟材料和包装、印刷配套企业的扩能技改,“十二五”期末实现产值50亿元。

3、水电能源。围绕水电能源、火力发电、洁净能源三大重点,继续加大水电、煤矸石、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姚家坪、太阳河分水滩等水电站,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2×30mw煤矸石发电装机9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支持圣奥新能源、慧聚太阳能企业项目建设,推进清江煤矿、太阳矿业等公司煤炭扩能技改项目建设以及亿利达等公司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和通龙燃气公司年供气5000万立方米项目建设。“十二五”期末实现民营总产值30亿元

4、矿产建材。坚持综合开发与深度加工相结合,加强对铁矿、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及林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设100万吨铁矿开采精选、5万吨高岭土开采加工、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5万立方米人造板、5万套实木家俱、10万套实木套装门以及陶瓷、塑钢和节能环保建材产品等项目。“十二五”期末实现民营总产值20亿元。

5、医药化工。充分发挥“华中药库”的资源优势,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推进道地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加快重点制药企业技术改造,开发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加大对弘翔药业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中药饮片、恩施自治州佳保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吨厚朴叶、恩施市锦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提取喜树碱项目及湖北恩华生物开发有限公司500吨生物提取物生产线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十二五”期末实现民营总产值5亿元。

6、机电制造。加快实施恩施长源轴承有限公司、恩施工具有限公司扩建改造,支持山泰公司、信达公司扩大缸体及钢构生产线,招商引资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十二五”期末实现产值5亿元。

四、主要措施

1、着力推进民营园区建设。按照一区六园基本构想,突出开发区规划、建设。继续坚持“机制活区、科技兴区、民营主导、全面发展”的基本方略,按照“防止产业趋同、鼓励错位竞争、形成项目关联群”的战备思路,抓住大机遇,制定大规划,实施大开发,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进大发展。到2015年,全面完成2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配套建设,在硒都民营区重点建设三个民营园即建设年产50亿元的食品民营园、年产值50亿元的烟草民营园以及高新技术民营园,在高桥坝、七里坪民营园重点建设建材、机械制造民营园,在大沙坝主要建设好医药化工民营园。

2、着力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产业,围绕富硒绿色食品和医药化工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水能、建材矿产等资源,加快水电开发,推进煤炭技改扩能,促进石煤综合利用,抓好节能建材产品开发,整合林产品加工企业,推进林产品深加工,规范矿产有序开采,综合利用,促进建材产业发展;壮大烟草民营,推进卷烟技改扩能,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配套建设,壮大烟草民营;提升机电产业、扩大缸体、轴承、钢结构生产规模,推进汽车零部件项目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抓好沿海及东部地区电子产品产业转移,提升机电制造产业。

3、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民营项目112个,总投资150亿元。按照重点产业分类,富硒绿色食品项目39个,总投资37亿元;烟草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3亿元;水电能源项目16个,总投资75亿元;矿产建材项目26个,总投资26亿元;医药化工项目15个,总投资9亿元;机械制造项目13个,总投资5亿元。项目完工全面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00亿元。同时,筛选出30个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4亿元。在项目实施中突出四项重点:一是突出技术改造,支持“退城进园”及入园企业项目建设;二是实施“双亿元项目工程”,“十二五”期间内推进3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产值过亿元项目建设;三是推进信息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民营化、信息化融合;四是加大对民营项目建设的调度力度,对重点民营项目实行重点调度、重点帮扶,促其达产达效。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筑巢引凤,吸纳更多的市外资金,推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4、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六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必须依托一大批骨干企业支撑。一是实施“双十佳”十佳龙头企业、十佳成长企业扶持规划,选择一批优势企业进入“双十佳”给予重点扶持,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培育2—3家上市企业。二是继续抓好企业成长工程,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个,新培育过亿元企业3家,新注册企业50家。

5、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我市民营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要紧紧围绕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和创立科技攻关小组,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建企业技术联合、引进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市民营提档升级。

6、加大政策争取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十二五”规划精神,准确了解和掌握关于民营发展方面的政策信息和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项目准备、园区建设、技术改造、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衔接对应,争取获得最大的政策支持。

7、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民营经济领导体系,继续坚持“四个一”制度,切实关心、支持、尊重企业界人士,积极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民营项目策划机制,超前规划,加大民营用地储备,增强民营用地项目承载能力,精心谋划重点项目,组建项目规划专办,构建以政府引导支持、部门协助、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策划机制,根据资源优势,结合产业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论证一批重点项目,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库。建立监管机制,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项目规划、评审、申报、验收工作专班;完善考核体系,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考核,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考核办法。

8、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效益、人才是竞争力的观念,遵循人才市场化配置原则,坚持引育并重,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的人才培育机制,建设好企业家、科技人才、市场经营者三支队伍,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