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江岸区商务及特色路街“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

《江岸区“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江岸区“十二五”特色路街发展规划》,是在“新江岸”面临着发展方式、战略地位、政策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四大战略机遇重要背景下制定的五年规划。《规划》确定了促进江岸区商务工作跨越发展、并带动城区功能开发、能级提升、区域繁荣的发展目标。两年多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商务局以服务业强区战略为引领,围绕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重点引进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力争在金融保险、商贸商务、现代物流、信息中介、文化旅游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围绕打造市级商业中心,进一步强化商贸服务业繁荣城区经济、提升城区功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集散服务功能;健全商业布局体系,培育商圈,提高专业市场能级,重塑特色路街,调整振兴中山大道等商业街,繁荣社区商业,振兴老字号,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龙头企业。江岸区商务工作在实施《江岸区商务及特色路街“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规划中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正在积极推进和逐步实现。同时,《规划》实施中也面临一些问题,要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修改,为继续进一步实施《规划》奠定基础。

一、总体进展情况

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商务局认真落实《规划》的主要目标,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街道办、园区、企业和项目中,明确了《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和工作分工。以区商务局牵头的各职能推进部门,通过抓调度、抓项目、抓招商,促进了江岸区商务工作迈向新高度。总体上看,《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江岸区商务及特色路街“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确立的指标中,“限上商业占比”超额完成,“大型商业卖场面积”、“培育销售超10亿元的龙头商贸企业集团”、“引进世界百强商贸企业”、“全国著名特色商业街”、“区级特色商业街”完成或达到进度,仅有“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未完成,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1年达到17.2%的增速。总体而言,主要经济指标至2013年6月,基本达到了中期进度要求,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表1 2011年-2013年6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类别

规划目标值

2011年增长值

2012年增长值

2013年1-6月指标

是否超额完成、基本完成或未完成

对外贸易

外商投资

7亿美元

年均10%增长

70.2%

50.2%

外贸出口

年均15%增长

20.34%

-15.48%

-25%

未完成

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递增15%

17.2%

11.4%

13.9%

未完成

限上商业占比

力争达到50%

48.2%

52%

51%

超额完成

大型商业卖场面积

达到300万方

60

100

174.3

达到进度

培育销售超10亿元的龙头商贸企业集团

2-3 家

1

1

完成

引进世界百强商贸企业

1-2家

1

完成

特色路街建设

全国著名特色商业街

1条

1

完成

区级特色商业街

3-5条

2

达到进度

围绕两大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区商务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形成了“三片五组”的特色路街创建格局。通过《江岸区特色路街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了各片区特色路街鼓励发展业态、适度发展业态、限制发展业态,实现产业定位与业态布局的相得益彰。区商务局以“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策划一批”、“一街一特色”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全区特色路街建设,实现了重基础-重项目-重突破的飞跃。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整体形象。邀请著名商业策划企业按照全区各特色街区的总体功能定位对特色街区的公共街景和公共环境进行景观设计,包括特色商业街主题雕塑小品设计、灯光照明方式、马路灯箱制作、标志物设计、营业房门面装潢设计、绿化、停车及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设计,开展街区整体形象改造提升。制定特色街的外墙景观控制规划,并按照街区景观设计标准要求审核商铺门面装潢并进行监管控制。在改造提升街面形象的同时,整体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一元街精心编制“十二五”街区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特色路街业态调整,大力引进符合特色街区产业定位的项目,101潮店、拾遗会所成功入驻黎黄陂路名品名店街区;车站街积极引导市无线电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施数码港的提档升级;永清街紧盯重点项目,积极协调美颂雅庭·装饰公司湖北总部入驻芦沟桥路710分厂,武汉天地商务商贸项目建设全面铺开,芦沟桥路创意产业集聚街区特色凸现。一元街、台北街、二七街充分发挥片区牵头街道的作用,积极组织片区规划研究工作,较高水平的完成了各片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其它街道围绕目标,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创建工作。

2.把“小进限”、大企业、大市场作为工作重点。在抓好社零额增幅的同时,每月对社零额、“小进限”等重点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调度。截止目前,全区限上商业企业达到340户,限上商业占比由2010年年初的39.73%提高到现在的50.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全区销售额过亿企业73家,零售额过亿企业28家;2012年全区销售额过亿企业82家,零售额过亿企业35家。2013年1-6月,全区过亿企业其实现的社零额为85.31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 36.68 %,所占份额同比提高 6.56个百分点,丹水池生产资料物流基地形成了以生产资料为主,生活资料为辅的市场群,有钢材、石油、农机、建材、石油等各类专业性大市场。竹叶山中环商贸城汽车市场和副食调料市场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产品集散地。江岸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华中图书交易中心,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物流中心。

3.加快推进重要商圈培载体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我区永清商圈、花桥商圈和后湖商圈这三个中心商圈的载体建设。世界500强永旺集团投资25亿元在武汉大道石桥片建设18万平方米的梦乐城商业综合体,目前正在加紧办理前期手续;竹叶山集团与美国潘娜品诺公司合作,投资60亿元在后湖地区建设国际大都会;同时联手国内家居龙头企业红星美凯龙投资22亿元,开发建设占地103亩,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集家居博览中心、高档酒店和高端写字楼为一体的家居广场,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上半年正式营业。香港瑞安集团武汉天地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的商务群建设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其中11万平方米的顶级购物中心将于2014年对外营业。重点加快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吉庆商业街区建设,尽快建成突出时尚主题的武汉天地大型时尚购物中心,推动以707标志性项目为引爆点的“二七”商圈商务综合体的启动,完善体现便民特点的后湖商圈体系建设。先后引进了东亚银行武汉分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武汉分行、平安寿险湖北分公司、百胜餐饮、拜耳医药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等区域总部型企业入驻永清商圈武汉天地企业5号。

4.以新兴业态为重要载体,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一是鼓励拓展连锁领域,增加连锁业种,丰富连锁业态。支持中百、家乐福、百佳等大型超市向百货化和专业化两端发展,既发展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式超级商业中心,又细分市场,发展针对高收入人群和外籍人士,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的高端生活剧场超市、TASTE超市等。二是支持实体和虚拟商业业态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中储电子商务大楼的建设,鼓励淘宝实体店等C2C、B2C以及B2B电子商务实体店铺的拓展便民业务,三是促进体验式主题购物中心的兴起。围绕汉口新天地,东部购物公园,积极推动体验式食品博物馆、体验式科技展示中心、游戏体验中心等新业态的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高档品牌折扣商店。加快后湖地区汉口城市广场的建设发展,合理规划停车场地,注重交通通达性,建成荟萃世界知名品牌,兼具购物、休闲、旅游功能的超级购物中心。

5.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的目标,推动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建立以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和街坊商业组成的社区商业分层系统,在百步亭小区、后湖社区等大规模居住组团中,建立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的社区商业中心,商业组合主要有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在京汉大道、解放大道、三阳路、香港路等沿街密集型小区中,重点发展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所、餐馆和小商铺;配合社区商业中心和邻里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主要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街坊型商业,根据收入水平、住房价位、不同消费习惯等,分别采取会所式、多点式和沿街式的商业布局。

6.推进“老字号”振兴与繁荣。保护和发扬“老字号”品牌价值,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专业管理公司,给予融资担保支持,鼓励老字号开展连锁加盟、培训、管理、成立统一配送中心等业务。将五芳斋、老通城、小桃园、三镇民生甜食、长生堂和荣宝斋等纳入吉庆街中华老字号的统一规划建设中去,以特色街的方式推介老字号产品。对现有老字号和名牌小吃进行摸底调查,强化商标品牌意识,明晰历史遗留产权归属问题。鼓励老字号进行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创新,由传统门店向现代食品加工厂转变,支持老字号产品进入超市销售。

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以来,规划实施中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及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为此,江岸区商务工作通过强化预警监测、强化分析调度、强化招商引资,来确保商务经济运行实现平稳有序增长,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推进与完成。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对江岸区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打造支点核心江岸形成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1.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及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土地等招商资源日渐趋紧,需要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亟待引进先进的服务业和有规模的综合开发企业。现阶段缺乏类似“武汉天地”,既有发展规模,又能引进新型业态和管理,同时改变一个区域环境的重大项目。目前,硚口区提出全力打造现代商贸强区,在大项目引进上有大动作,国家物流中心、武汉恒隆广场、凯德古田广场、汉西家居生活体验中心以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对于推进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均有重大作用。因此,大项目决定了一个区的商业格局以及在全市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中地位和作用。大型项目的策划、包装质量需进一步提升,高端写字楼综合体这一招商工作中的硬件瓶颈问题必须得到根本性改变。

2.商业网点布局需进一步优化

在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中,江岸区仅有后湖、永清、二七被列为市级商业副中心,而江汉区、汉阳和武昌都布局有市级商业中心,江岸区商贸服务业仍处于濒临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全区来看,东南部的沿江老城区商业网点密度高,但业态混杂、传统服务业多、基础设施承载力弱;西北部的后湖片、黄孝河路片、二七片等商业网点布局围绕居民区的建设,呈现自发、零星式分布,没有形成鲜明的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态势。全区尚未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分级商业网络体系。

3.商贸服务业区域集聚度低

全区没有形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核心商圈,缺乏标志性的大型商业企业和综合消费场所。核心商圈必须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特大超市、摩尔城等聚集支撑形成强大辐射力,如武广商圈的SOGO、武汉广场、武汉国际广场和世贸,江汉路商圈的王府井、大洋百货、万达广场等。江岸区现有大型商场仅有新世界时尚广场,且处于江汉区商圈的附属地位,没有进一步扩容升级的客观条件。原有的车商等大型商场伴随着改制、拆迁和转型,逐步萎缩消亡。从全区看,大智街、一元街、车站街等商业网点小而密集,大规模拆迁难度大,引进的新兴大体量商业项目无法真正落地。花桥街、后湖街、二七街、新村街等土地资源相对丰裕,但居民本地购物习惯转变、商业氛围的酝酿,消费模式的培育都尚需时日。上述客观因素导致江岸区短期内难以形成具有市级影响力的完整核心商圈。

4.旧城区历史建筑亟待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商业开发

南京路、车站路及沿江老租界等现有的许多老建筑,甚至部分历史优秀建筑,被低档商业占用,有些甚至用于废品回收站,对历史建筑造成较大的实体损害和商业价值浪费。许多老建筑产权不清,涉及房管所、部队、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另外拆迁补偿矛盾剧增、整旧如旧成本高等客观因素对成片改造、保护、利用历史建筑造成较大的困扰和阻碍。个别特色路街的项目位于两区交汇地段,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缺乏有效留商手段,特色路街建设工作缓慢。芦构桥路创意街区地块涉及三个产权单位、四唯建筑设计创意街区710存在异地搬迁和政府收购、武汉商业储运公司存在保障既得利益和长远开发相结合等问题,给招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以沿江商务区建设为重点,要对江岸区独具特色的滨江、租界景观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行深度开发。目前这些片区传统低端的业态仍占主体,投资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搬迁改造难度大,整体开发存在较大困难。如何通过改造将这些老租界、老厂房、老仓库注入新的产业元素,需要着力探索一个好的改造保护开发相结合的途径。目前,沿江生态旅游资源和江岸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只发挥了其公益功能的作用,经济功能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对《规划》中两大指标进行调整的理由

近两年来,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西方国家纷纷实行“再工业化”,国际资本纷纷撤出新兴经济体国家,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下降,给我国建立在传统竞争优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引进外资和出口等指标完成难度加大。尽管我国实施了积极扩大内需的战略,但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培育发展仍然遇到了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瓶颈。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的中国零售业销售增幅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最低,网络零售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实体零售的市场份额。未来几年,以连锁企业为代表的零售业仍将处于慢增长期,网络布局和业态结构优化、提高流通效率和加快转型创新,是未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结合今年1-5月份的全市消费运行及全区商务运行情况,我们认为,需对两项经济目标进行指标调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由15%调整为13%

1.从数据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总体呈下行趋势

表2 社零额指标情况表

时间:2013.6.25

时间

全国增幅

湖北省增幅

武汉市增幅

在19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

江岸区增幅

在七个中心城区中的排名

2011

17.1

18

18.5

第3位

17.2

第3位

2012

14.2

15.9

15.8

第2位

11.4

第5位

2013

12.7

12.9

13.1

第4位

13.2

第2位

目前,全市社零额增幅仅有13.1%,已在全国各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表明国内消费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增幅呈逐年下降态势,未来两年还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江岸区社零额总体增幅不会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太多。

2.统计方法不断调整,总体增幅进行调控。近年来,国家为了平衡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并与居民收入相匹配,对社零额统计核算的方法不断进行调整,表现在对限下企业增幅的人为调控上,我区2011年、2012年、2013年1-6月份限下企业增幅分别为7.8%、4.2%、10.8%,波动性很大;我市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元,人均社零额已达到3.3万元,已接近收入/支出比例底线,国家局就会对全市社零额总体增幅进行调控,江岸区也不能独善其身,主要是控制社零额总体增幅,以保证数据的逻辑性。

3.治“奢”“双刃”作用明显,我区支柱产业受冲击较大。今年汽车和餐饮作为我区二大产业,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和“治奢”的影响,增幅明显收窄,汽车类消费实现社零额62.8亿元,同比增长11.72%,增幅回落11.2个百分点,实现社零额总量仍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7.%,所占份额同比下降 0.3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类实现社零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10.41%,增幅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实现社零额总量仍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98 %,但所占份额同比上升 0.57个百分点,;医药类消费实现社零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47.64%;食品类消费实现社零额7.46亿元,同比增长120.40%;服装类消费实现社零额3.64亿元,同比增长9.07%,汽车市场增速的快速回落主要由于治奢后进口车市场“失衡”的影响,高端汽车消费的下滑拉低了汽车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汽车作为区支柱产业反而拖累了区内需增长的后腿,表明市场存在诸多复杂因素;今年落户的餐饮武汉有限公司是区餐饮业的巨头,但受白羽鸡和禽流感的影响,1-6月实现社零额增幅仅有9.53%,增幅持续走低,或将长期影响江岸区社零额增长。

外贸出口平均增幅由15%调为5%增长

1.出口规模基数高,增幅上行压力较大。2013年江岸区外贸出口总量基数排在七个中心城区第一位,比其他六个城区的总和还多2.44亿美元,较高的基数让外贸出口上行压力较大。

2.支柱企业大幅下滑、拖累全区乃至全市外贸出口进度。2011年,长航外经实际外贸出口额11.87亿美元,是全市的外贸出口大户,且对区的出口目标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今年实现出口额仅1.46亿美元,同比下降61.87%。预计2013年该企业仅能完成出口额7亿美元,同比将下降40.68%,2014年、2015年出口还将持续萎缩,必将对我区外贸目标的完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在广交会有所体现。今年春季广交会成交额355.4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美欧成交额分别下降0.5%和4.9%,表明欧债危机对国际市场影响还远未消除。

4.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小企业出口经营难以为继。江岸区外贸出口中小企业的比重较大,中小企业出口经营由于人民币升值后造成成本增加,国际市场可以不选择我国产品从而影响出口。中小企业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赢得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普遍低于3%,加上竞争激烈,国外客户对价格相对敏感,所以人民币短期快速升值对它们造成直接的影响和冲击较大。

四、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建议

“十二五”后期乃至今后五年,是武汉市全面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心城区,江岸区肩负着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核心区、承载更多高端服务业功能平台、引领全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因此,江岸区必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和特色优势,加大开放引资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以大项目引进培育和发展核心商圈,提高江岸区商业在全市格局中地位;以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兴业态,促进商贸流通和市场转型升级;以资源深度挖掘和品牌创新促进特色街区建设,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努力塑造国家中心城市时尚新地标和江岸新名片。

1.围绕重点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及质量

突出项目推进,坚持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要求策划一批项目,对选定的项目认真组织论证,做实前期工作。按照“引进大企业、对接产业链、发展产业群”的原则,重点引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带动性强、规模较大的项目。进一步拓宽引资渠道,巩固港、澳、台投资,扩大欧美、日韩投资,重点瞄准国内500强、总部企业、“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的投资。采取“购买服务”和“借力招商”等形式,弥补招商工作力量不足。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中介奖励办法,加强与驻外机构的联络,引进专业的招商中介机构,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拓宽招商覆盖面。

2.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

要把引进内外资一体化的企业、综合商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作为商务工作重点。建设国家级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带动自主品牌商品发展和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建设有影响力的商贸信息及贸易促进综合服务门户网站,构筑贸易网上载体。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参与鄂港粤、鄂沪暨“长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台湾湖北周、投洽会,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同台展示,拓宽视野,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跨国采购和联合采购。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和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机制,加大过亿内贸、过千万美元外贸等重点企业的走访、调研力度。

3.建立功能齐备的商贸设施网络体系

积极发展一批集聚效应显著、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示范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现代商贸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以社区“双进工程”为主题,利用现代化商业、被动改造和沿街商铺等三种模式,引进连锁品牌企业,改变以底商为主的社区商业形态,引导商业从便利店、餐饮等基本型消费逐渐向休闲文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批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多种功能于一体,集多种业态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发展精品超市业态,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创建、申报1家全国商业示范社区。

4.提升专业市场能级

立足于增强市场辐射和资源配置功能,立足于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高端功能平台在江岸落地,发展集商品展示、价格形成和物流仓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市场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示范市场,吸引国内外企业来区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结算中心。发挥中储、省金属等大型物流资源交易集成优势,扶持中环商贸城、丹水池物流市场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建立强大的交通物流网络、齐备的产品种类、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属功能,加快推进总部物流、电子商务配送物流基地建设。

5.重点推进高端商圈、商业集聚区发展

围绕“二七核心商圈”、“永清商圈”、“花桥商圈”的建设,以东部购物公园、武汉天地、红星美凯龙为依托,引进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的主题商场、百货购物中心等主流商贸设施,建设解放大道东段核心商圈,推进武汉解放大道沿线以武广商圈为核心的“东中西”三大商务功能节点建设。做好“车轮”商业文章,根据轨道交通功能节点及周边区域新城组团规划,同步制订和整体推进相应的商业网点改造和新建规划,推进地铁、隧道、桥梁、港口与商业的结合。以武汉天地商务群建设为重点,启动天马地块、红星美凯龙项目建设,加快石桥六片商业综合体招商步伐,布局、发展不同商业业态,打造高端商贸产业带。

6.加大“中国特色商业街”的争创工作

特色商业街是城市商业文明的名片,是城市时尚繁荣的窗口,是地域文化和城市时尚传承与创新的载体。要以创建“中国特色商业街”为目标,积极挖掘和整合资源,理清历史建筑产权关系,做好置换、腾退、保护性开发等工作,清理历史建筑区域低档商业,引入能够展示老城区文化内涵的商业项目,促进商贸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特色路街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建立由区商务局牵头的特色路街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城管局,以及行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筑界、艺术界和历史学界等主要相关群体的代表协调解决制约特色路街发展的各种障碍,共同谋划特色路街的发展。青岛路创意文化街区、黎黄陂路名店名品街区、老火车站地铁艺术中心等街区,找准招商引资方向,推动特色资源的开放性重组,通过跨部门联合,将散落于政府、企业、传媒、行业协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各处资源串联起来,推动特色路街品牌打造、价值链有效链接和特色集聚园区形成。

积极支持区内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知名企业的创建工作,提升商贸业发展的质量和层次。重视和扶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加大“老字号”品牌招商、合作、租赁推广力度;帮助“老字号”恢复经营、壮大发展;推进“老字号”企业资产重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入“老字号”企业发展,通过“老字号”街区的集聚发展,丰富江岸特色路街商业文化。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区知名特色商户名录,被认定为区、市知名老字号、优秀商户品牌等可按有关规定受到或申请特殊保护。

7.加快商贸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鼓励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建立完善供应商服务平台和网络购物平台,推进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的电子商务应用,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特色路商业街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扶持和引导特色路街发展的区级财政资金比例和总量。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高端新兴服务业发展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交易交流平台以及人才集聚平台,促进金融保险、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时尚设计、新媒体等新兴业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