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红安县认真履职尽责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阵地建设,推进三馆搬迁。县文化中心“三馆”建筑主体总投资近6000万元,建筑面积共16600平方米。10月份完成三馆装修布展一体化招标工作,并完成项目深化设计方案,图书馆(含电子图书馆)今年年底前将完成装修布展并免费开放,文化馆、博物馆将于12月份开始布展,明年7月份对公众免费开放。

助力文化扶贫,开展惠民活动。承办“红安县喜迎党的十九大暨纪念‘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开展惠民演出20余场,在全县深受好评;大型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作为红安县纪念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的精品剧目在全县进行惠民演出,造成一票难求的现象;组织以“不忘初心跟党走,扬帆启航新时代”为主题的红安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文艺展演活动在全县引起轰动;6月份打造的“红安县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20余场,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图书馆发放新借书证600多个,征订报刊300余种,接待各类读者28万人次,外借图书达35万册次。全年县直各文化单位开展“戏曲进校园”、“送戏、送书”下乡360场次,遍及全县200个村(社区)和学校。

在文化扶贫方面,对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建火连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善了乡镇一级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在全县建成了50个示范村(社区)文化室,推动了全县村级文化室建设。结合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工作中,再上文化扶贫新举措,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文化创意组,到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利用村情村史陈列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做好文化创意文章,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历时50天创作编排的《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启动了巡演,累计演出67场。

今年以来,县文化系统6个“万千工作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助力扶贫,文化民生工程亮点纷呈深受百姓欢迎”“场子会前唱楚剧活跃气氛暖民心”“驻村贫困户自撰对联谢党恩”“扶贫之时不忘文物保护宣传到村民”“助力五位一体还送致富书籍到村”“送乐器敲锣打鼓搞培训在基层”等举措,得到七里坪镇“万千”工作总队和上级的好评。

加强文化执法,整治经营场所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5月8日至5月16日,在全县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行动,联合相关单位对城区网吧、电玩城、歌舞娱乐场所、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100多家文化经营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出动车辆50余台、执法人员200人次,对违规经营的12家网吧依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查处;高考期间,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6月23日起,启动了全县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暨暑期集中行动。清理出版物市场。对学校周边的书店、报刊亭、商店、音像店等出版物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清查。加强娱乐场所管理。要求辖区内娱乐场所经营业户守法合法经营,不得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重点对32家全县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双系统”进行了查处。截至目前,全省监管软件安装和正常运行率超过90%以上。通过全市网吧运行监控平台数据显示,该县未成年人上网报警率一直处于低发状态。

加强文物监管、层层落实责任。与相关责任部门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全年争取上级文化、文物各类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对全县县级以上217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和保护。开展文物调研工作24次、遍及128个文物点,形成《红安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层塔维修方案通过国家评审,全县革命文物综合保护方案已上报国家、省文物局。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杨军政学校旧址、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38处文物保护维修和董必武故居附属工程民主街、建筑街道路改造;七里坪革命遗址遗迹共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红安绣活、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及其传承人参加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优秀奖和银奖,参加“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皮影戏展演周和乡村锣鼓交流活动。同时,通过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强力推进文物“一处一策”保护机制的落实,层层签订文物保护工作责任状,将文物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开展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专项整治,对辖区内文物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汇总备案,形成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到位。推进文物保护“百日整治”行动及灾后整治工作,17处损毁较严重的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已完成。完成七里坪革命纪念馆展览提档升级工作,正式对外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