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红安县不胜不休建设“三城三区”升级版

日前,红安县“两会”(红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红安县第十届委员会)召开之际,该县又传招商引资佳音,2017年第九批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签约,共签约招商项目17个,其中工业项目14个,农文旅项目3个,协议固定资产投资额20.52亿元。这是该县深入推进“双强双兴”,着力打造“三城三区”升级版的又一可喜成就。

红安县县副书记、县长田胜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数珍珠:2017年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双强双兴”,着力打造“三城三区”(三城:宜居县城、工业新城、全域旅游名城;三区:北部红色生态旅游保护区、中部都市业态宜居区、南部新型产业发展区)升级版,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新局面。健康扶贫、德育教育等在全国、全省作了经验推介,财税、金融等多项工作在全市作了交流发言,全省健康扶贫现场推进会、武汉“1+8城市圈”联防联调现场会等10多个省市重要会议在红安召开。

数据见证辉煌,2017年,新引进项目89个,新开工项目170个,在建项目326个,预计全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6亿元,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2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068元、10491元,分别增长8.5%、10%。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地方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外贸出口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9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打造升级版,勇战脱贫年。2018年,该县将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持续跨越竞争力、支撑力、带动力。抢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全省深化补短板攻坚等重大机遇,突出重点,精心谋划一批战略性、支撑性项目,争取新策划储备项目4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建立健全争资立项组织领导、经费支持等机制,争取全口径到位资金23亿元以上。规划建设上新集经桥店至木兰山旅游线,扎实做好武汉至红安轻轨、京九客专经县城并设站、宋大线二程至上新集段等项目前期,启动武红高速、桃花经高桥至黄陂静山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产业园至汉口北快速通道、县城至七里檀树岗、七里坪至天台山、王姚线王家咀至上新集、天台山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完成园阳快线主体工程。

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瞄准“高新、集群、链条”,招大、引强、聚优,全年新引进项目8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做强做实“五大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力争表内信贷增量突破2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提升两个百分点。兑现落实上市“黄金16条”,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做大做强,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0家,拟IPO上市公司前期辅导工作取得新突破。

以“千亿园区”为引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硬实力、汇聚新动能、形成主支撑。抓紧汉能移动新能源、军民融合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加快德青源、凯泰科技等在建扩建项目建设,力争新投产企业50家以上、进规入限企业20家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促进农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实施农业名企、名品、名牌工程,新引进较大规模投资农业经营主体8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8个、省级名牌2个。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为契机,加快以黄麻纪念园为龙头的5A景区创建,新建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游客集散中心。推进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唱响“将军故里•传奇红安”旅游品牌,实现旅游“既有人头、又有赚头”。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20%以上。做优商贸物流业。延伸拓展“互联网+农商旅”模式,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促进行政审批由“一次办”“马上办”向“网上办”转变。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0条”,注重各类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评价,全年接收实习实训大学生2000人,支持600名大学生创业就业,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60个、高端人才及团队数50个以上。新建省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申报发明专利50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5项以上。继续推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实现“个转企”30家,新增市场主体3000户、注册商标100件。主动对接大武汉,做实“武汉北”。力争新型产业园纳入长江新城产业区发展规划,“中国光谷•红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大力度承接武汉产业转移,争取武汉汽车产业向红安布局。

强化贫困不除愧对先烈、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使命担当,紧盯决战目标,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以产业扶贫、农户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巩固提升工程,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