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开发春潮涌:浠水建设沿江开发聚集区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

  从一片荒芜走向梦想,拔节生长厂房让浠水散花从蓝图走向现实。

  跻身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散花成为浠水开放开发的尖兵,几年前种下梦想种子的散花洲头升腾起发展的热浪。

  对接大武汉、融入黄鄂黄,浠水开放开发春潮涌动。日新月异,五年追梦,浠水砥砺前行。

  思路决定出路

  过去的五年,是浠水解放思想的五年。浠水把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作为谋划布局、引领发展的关键来抓。

  一系列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激活了一池春水,点燃了干事激情,激发了赶超斗志。浠水百万干群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了与国家级、省级战略的精准对接。

  “一区三带、五大体系”高度契合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成功争取到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等3块“金字招牌”。

  五大投融资公司多途径融资近40亿元,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柜,15家企业在四板挂牌;一批先行区、试验区、示范点的快速推进,带动沿江、沿河、沿路、沿山、沿城“五沿”开发,构建起浠水赶超发展的大格局。

  2015年,浠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6倍、3倍、2.3倍、1.8倍和2.1倍;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用电增速,连续3年居全市前列。县域发展综合实绩,在全市考核中上升3个位次,在全省分类考核Ⅲ类县市区中,连续三年位居第8位,实现“苦战三年、跨入一流”奋战目标。

  创新引领发展

  从“跨江合作、跨河开发”到“内联外合、全域开放”的协作发展机制,从“精简审批、优化程序”到“一减三改、三零机制”的环境优化机制,从“目标考核、业绩亮晒”到“凸显特色、差异发展”的考核导向机制等,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批典型案例、先进经验,成长为引领浠水发展的标杆,走向全市、全省、全国。

  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浠水积极探索与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大别山试验区等区域中的重点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借助省内外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平台,深化与东湖高新区、长江经济带其他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合作。以巴河为先行起步区,积极参与“黄团浠”一体化建设。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项目、再造流程、集成服务,打造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投资环境。散花示范区结合省政府赋予12项相对行政处罚权,创新窗口服务和审批,探索“一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通行、一次收费”的“四个一”运行机制,共进驻单位32家,设置窗口36个,承接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32项。

  整合现有融资平台,推进PPP模式,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做活大别山产业基金、县域发展调度资金,全面破解完善融资难题。

  浠水始终保持自我革新的勇气,跳出条条框框,冲破传统束缚,以新眼界、新思路、新办法,直面浠水问题,做到哪里有问题就改革哪里,哪里有障碍就突破哪里,下大力气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推动就业再就业工程,较好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县民生支出是“十一五”的2.6倍。

  实干激发动力

  在项目建设、服务民生的战场考验干部,在攻坚克难、直面困难的面前考验担当,浠水建立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

  过去五年,在开放开发的主阵地,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维护稳定的最前沿,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浠水党员干部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县“四大家”精诚团结,乡镇及乡镇部门共谋发展,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各履其职、共克时艰,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蓝图变成现实。

  在抗击今年特大洪灾中,打赢了白莲河八孔泄洪、望天湖抢险、长江干堤崩窝“三场恶战”,实现了“不溃一堤、不垮一坝、不损一闸站、不死伤一人”的防洪抢险目标。

  从开放开发再到区域合作,实现了全面突破。落实鄂东滨江新区150平方公里概念规划,紧盯“千亿产业园、生态科技城”方向,推动散花、兰溪、巴河、策湖连片发展。

  从城乡面貌再到民生工程,实现了跨越发展。累计投入近100亿元,新建北城、提质老城、扩容南城。县城区干道全部黑化,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建成区扩大6.8平方公里,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休闲旅游农业正在兴起,培育了“白莲红叶”“兰溪油菜花”等旅游品牌,“产村一体”“农旅融合”等新模式,为加快城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聚力“一心三区”,打赢“六大攻坚战”,新的号角已吹响,以创新的思路、开放的姿态、实干的作风,浠水在跨越赶超的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