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黄石PPP打造城市转型的“助推器”

图为黄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外景效果图

图为黄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景效果图

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

面对经济结构转型战略重任,2015年以来,黄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决策部署,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示范项目,扎实推进PPP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黄石市有4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及湖北省第一批PPP示范项目,将获PPP示范项目2700万元的奖补资金支持。

生态环保先行构建规范的PPP管理模式

和许多地方一样,站在城市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性关口,黄石市将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黄石市落地实施PPP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93.2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77.16亿元。

其中,湖北省(黄石)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工程、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冶乡镇污水处理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大冶城东北片区配套工程项目已签订项目合同,大冶市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黄金山餐厨垃圾处理、大冶湖生态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等3个项目采购流程基本完成。

PPP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领域提供了机会,也拓宽了黄石市推进绿色发展和城市转型的融资渠道。

规范项目管理被作为第一要义。

在PPP工作推进过程中,以财政部操作指南规定的5个阶段19个步骤为标准,黄石市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项目库。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黄石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在该市征集PPP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建立该市项目入库筛选审核及入库PPP项目动态化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对PPP项目进行技术支持与专业指导。

目前,初步形成了黄石市PPP滚动项目库,入库项目共计49个,总投资564.05 亿元。

二是组建专家库。为做好PPP项目前期论证工作,黄石市成立PPP专家库,聘请各类专家58人(其中:经济类19人、行业类10人、法律类10人、项目管理类8人、工程技术类7人、资产评估类4人),为开展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评审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增强PPP项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三是规范运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黄石市实际,起草该市PPP工作实施意见,拟订了该市PPP工作流程图,对PPP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项目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夯实工作基础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示范项目

从一开始,黄石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PPP工作,紧抓政策机遇,全面启动PPP工作。

首先,设立机构。2015年初,黄石市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市投融资和债务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投委会),负责该市投融资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同时,在投委会办公室加挂黄石市PPP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PPP管理办)的牌子,办公室设在黄石市财政局,作为专门的PPP管理机构,负责该市PPP政策研究、业务咨询、综合协调等具体事务。

其次,完善机制。PPP管理办制定完善了PPP工作联络员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机构的政策沟通和信息交流,促进PPP工作的有效推进。

第三,开展培训。为促进相关人员尽快熟悉PPP政策和业务,该市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PPP培训、赴先进地区学习PPP项目管理经验,做到“知行合一”。

截至目前,黄石市已组织相关人员参加PPP业务培训6次,开展PPP项目调研26次。

与此同时,黄石市还组织项目参加全省PPP项目推介会,为社会资本、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牵线搭桥,降低融资成本;召开该市PPP工作推进大会,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型企业,按同等标准、同等待遇参与PPP项目。

此外,对已完成政府采购流程的项目,积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与社会资本方签订PPP项目合同,对于个别项目社会资本方因某些合同条款还未与项目实施机构达成一致意见的,组织社会资本、项目实施单位就合同中的可变细节进行商讨谈判,重大事项由黄石市PPP管理办通过集体讨论后再做决定,进一步加快合同签订的步伐。

对已签订合同准备成立SPV项目公司的,积极协调工商部门,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尽早成立SPV项目公司,积极督促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对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黄石市把积极申报国家示范项目作为规范推广PPP的“突破口”和“示范田”,严格按照财政部示范项目申报要求,组织专班对已实施的PPP项目进行逐一筛选,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精心准备申报材料,确保申报资料完整规范,并多次赴财政部、省财政厅学习和汇报,争取将PPP项目打造成精品。

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探索以PPP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PPP模式主要被应用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可谓方兴未艾,大有文章可做。黄石市财政局按照基础性、服务性、公益性、优质性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大力支持市政建设、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该市落实各项PPP项目奖补政策,支持项目单位积极申报示范项目;加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对接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争取财政部支持;加大预算支持力度,探索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用于支持PPP项目。

与此同时,规定不得以不合理的采购条件对潜在合作方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性待遇,确保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目前,黄石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采用“较低租金引导入廊+管廊地下空间开发收益+地上综合体联动开发收益”的运行机制和盈利模式,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生产工厂,研发管廊专利产品,形成综合管廊产业化。奥体中心项目通过项目运作,引进国内优秀的体育产业运营专家,整合该市体育资源,逐步形成竞技体育、校园体育、社区体育、大众体育多层次的体育场馆与赛事组织与运营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打造该市体育产业品牌。

未来,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黄石市将以更大力度、更优惠政策、更有力举措推行PPP,为各类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助推黄石市产业转型升级营造最优环境。

关于PPP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国家将PPP模式确定为今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主导投资模式,推进力度持续加大,投资预期更加明确,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正迎来极为难得的黄金机遇期。

未来,结合地方实际,黄石市PPP工作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PPP项目库建设。按照全省PPP项目推介会上对推介项目的划分标准,继续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市投融资公司系统梳理,按月做好新增项目及时报送和更新工作,分在建、策划储备、前期推进三个层级,形成完善的PPP滚动项目库,并适时对外推进。

其次,进一步抓好项目信息服务。组织建立集合项目宣传、项目投融资、项目监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在官方网站上设立专栏,有效解决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项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社会资本进入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第三,进一步做好PPP项目推介。在积极组织参加全省PPP项目推介会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召开1—2次全市PPP项目推介会,组织央企、国企、民企与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相关投融资公司等政府投资主体面对面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与社会资本有效对接。

(黄石市PPP项目管理办公室)

走进典型项目

黄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PPP项目

一、实施机构(监管机构)——黄石市体育局

二、社会资本方(项目公司)——黄石市众邦奥体场馆开发有限公司

三、项目合作期限——25年

四、项目基本情况

区位情况

位于黄石市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东区,项目包括体育场、游泳馆、全民健身馆及室外网球训练场和商业配套等附属设施。设计理念为“天圆地方”,体育场为圆形建筑,游泳馆和全民健身馆为方形。

建设情况

总用地面积869.51亩,拟建总建筑面积120553平方米,其中主体育场43000平方米、全民健身馆20576平方米、游泳馆15252平方米、架空层及体育配套41725平方米。

资金来源、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和政府购买服务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约为16.99亿元。采用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PPP模式运作,即政府与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财政支出责任为18.77亿元。

项目意义及思考

该项目为国内第一个落地的体育场馆类PPP项目,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PPP运作模式的设计,成功引进三家在投资、场馆建设及运营的领军企业,整合各自优势,兼顾各方利益和诉求。

一方面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运营专家,通过整合资源,逐步形成多层次体育场馆与赛事运营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黄石市体育产业;另一方面缓解短期内市财政压力,通过社会资本的参与,提升项目后续运营效率,降低政府总体投入。

该项目PPP模式获得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现已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