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绿色产业助增收丹江口创新生态扶贫机制

“自从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我们家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6亩茶园流转到茶场,年底分红近2万元。我在茶场打工,年收入3万多元。加上孩子他爸在外打工收入,去年,我们家就摘掉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昨日,丹江口市浪河镇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曾秀芳亮出脱贫账单。

浪河镇位于武当山下,是十堰有名的产茶之乡,但绿茶市场竞争激烈,茶农单打独斗,缺品牌缺技术,收入惨淡。许多茶农丢下自家茶园,外出务工。2013年,返乡创业的吴红梅成立了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为提高茶叶品质,打开国外市场,吴红梅聘请专家对合作社社员进行茶园修剪、施肥等专业技术培训。通过科学种植,每亩茶平均增收近200元,茶叶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赢得了韩国等国外客商的青睐。

如今,合作社已拥有茶园8600亩,培训、吸纳、帮助500余名贫困妇女通过茶叶种植、乡村旅游等渠道增收致富。吴红梅还着手新建700亩高标准茶园,她计划发展以茶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游,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丹江口市北部山区习家店镇,一座占地3000亩的现代化生态种植、观光旅游农博园,正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3月11日,首届桃花、杏花和油菜花节开幕,吸引了2万余名游客赏花。“那天中午,我们家的农家乐接待游客90余人,纯赚800元。”李家营村贫困户刘瑞明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火爆。

据农博园负责人介绍,农博园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形式,优先租赁贫困户土地,优先招收贫困人员到园区务工,让贫困户挣两份钱,每户年增收至少6000元以上。

刘瑞明将6亩土地流转给农博园后,和老伴长期在园内务工。看到农博园越建越美丽、游客越来越多,去年,他们将自家房屋改造,也办起了农家乐。依靠可口的饭菜和便宜的价格,招牌越来越响,农家乐年收入近3万元,一家人提前脱贫奔小康。

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守好北方人民“大水缸”,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必须要啃。

绿水青山怎样变为金山银山?如何实现保护水源地和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目标?丹江口市扶贫办介绍,该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做优做强绿色产业,变“绿色”为“金色”,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作用,走出精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