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新乡1-10月份经济指标全面向好 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良好格局,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继续巩固。但是,全市经济转型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完成全年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供给侧改革初现成效,工业生产再创新高 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结束了长达四个月的稳定运行期。 与全省相比,全市工业增长情况较好。首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领先幅度在逐步拉大。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水平高0.5个百分点,领先幅度较年初扩大0.2个百分点。其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微进。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徘徊在8.4%上下,其中,仅4、5月份累计增速降为8.3%,6月份之后长达四个月时间增速持续稳定在8.4%,10月份再次微升0.1个百分点,达到8.5%。反观全省,今年以来基本维持在8.1%的增长水平,自7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稳定在8.1%,但是,到10月份之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小幅回落,下降到了8%。 分行业看,全市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的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占行业总数的76.5%,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带动作用最为显著,这6个行业分别增长15.2%、10.6%、10.7%、164.6%、13.2%和14.6%,合计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61.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9、0.7、0.7、0.7和0.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5.2个百分点。高新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 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速有所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较去年同期(3.6%)回落1.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3.9%)回落1.9个百分点。 二、需求侧环境回暖,投资需求稳步回升 全市需求侧环境逐步回暖,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扬。1-10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6.76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较今年1-7月份的谷底增速回升6个百分点,投资运行向好态势愈加巩固。 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1-10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92.25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创近两年来新高,较前三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6.6个百分点,较今年最低增速提高27.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拉动力较前三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1-10月份,全市完成民间投资1305.15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9.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1-10月份,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5.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7.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1-10月份,全市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96.16亿元,同比增长61.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95.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势迅猛,1-10月份投资增速高达111.7%,远超其他高技术产业,其占高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5.1%上升到了今年的72.4%。 从项目建设上看,在建施工项目明显增多。1-10月份,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89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784个,较前三季度增加270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164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715个,较前三季度增加269个,占在建施工项目比重达86.6%。亿元以上项目31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6个,占全部亿元以上项目比重达45.8%。 贸易市场平稳发展。1-10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29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继续保持在12%以上增长水平,与去年10.5%左右的增速相比,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提升。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小幅回升,1-10月份,全市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23.61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中,零售业保持强劲拉力,1-10月份,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0亿元,同比增长16.5%,拉动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8个百分点;批发业快速发展,1-10月份增长23.7%,是商贸四大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高于限额以上企业增速11.9个百分点。 三、质量效益显著增强,财政、效益双双提高 1-10月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26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前三季度高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增速超越南阳市和漯河市,位居全省第16位,较前三季度提高2个位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1-10月份,全市完成税收收入95.62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全省水平高0.6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高0.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1位,较前三季度提高1个位次。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0.7%,较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较全省水平高2.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位。1-10月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44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全省水平高1.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位,较前三季度提高3个位次。其中,教育支出60.74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为19.4%,增长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74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为12.7%,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增长35.9%;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7.26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为11.9%,增长8.8%;扶贫支出8.45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为2.7%,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增长153.3%。 企业效益全面回暖,盈利能力得到改善。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085.98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31.2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较1-8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76.05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较1-8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4.3%,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受盈利能力提高的影响,1-9月份,全市亏损企业84家,较1-8月份减少4家,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也持续回升,1-9月份平均从业人员32.78万人,较1-8月份增加2600人,延续了今年以来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的态势。 四、先行指标稳定运行,景气指数持续向好 全国层面看,10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继续保持在50%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延续扩张的发展态势;全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同样处于景气区间,且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5%,连续6个月位于景气区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0.7%,连续4个月保持环比上涨。全市层面看,工业用电量持续高位运行,1-10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12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自7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保持在10%左右增长水平,大幅高于全省6%左右水平。货物运输小幅回升,1-10月份,全市货物运输量达到1.08亿吨,增长16.1%,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持续放量,自去年5月份开始,全市中长期贷款量稳步增多,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达908.17亿元,较今年年初新增159.61亿元,新增量是去年全年的1.6倍。 五、矛盾问题仍较突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新产业盈利能力有待提高。1-9月份,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9%,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4%,均低于四大传统行业增速,分别低0.1和6.6个百分点,尤其是三大战略新兴产业,1-9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上月出现0.2个百分点幅度的回落。利润方面,1-9月份,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利润总额增长5.2%,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增长4%,而四大传统行业则增长28.5%,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盈利能力远低于传统行业。利税方面,1-9月份,全市四大支出产业利税总额增长0.7%,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利税总额增长3.3%,四大传统行业利税增长24.4%。以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标签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经营效益、盈利能力方面全面落后于传统行业,这说明全市企业的转型升级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新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产业链末端,新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培育力度,提高创新力度,提高科技研发力度,进而推动新产业早日成为全市经济的领头羊,带头雁。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1-10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7.23亿元,同比增长5.8%,较年内最高增速51.5%低 45.7个百分点,自8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在个位数增长水平。全省范围来看,增速不仅比全省水平低9.9个百分点,也低于周边开封、安阳、焦作、鹤壁等省辖市。而从房地产市场来看,1-10月份,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增长-2.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增长-15.3%,竣工面积增长-19.5%,而同期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却增长15.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3.4%,销售端增速远高于开发端。若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继续保持高位回落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未来住房供需矛盾,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紧扣发展中心思想,全力保障经济运行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仍没有根本改变,改革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从全市情况来看,通过两年来谋划实施的一大批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稳”的格局逐步巩固,“进”的态势持续延续,“好”的基础愈加坚实,发展韧性逐渐增强,“稳增长”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主任务,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转型升级节奏,如何缩减新旧动能转换时间,如何率先在全省走出发展瓶颈,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向好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今后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主要抓手。 下一阶段,全市应继续紧紧围绕稳工业生产、促转型升级、扩有效投资、保护环境质量、提企业效益来抓好全市经济发展工作。稳定工业生产,是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当前全市工业增长稳中向好的局面来之不易,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海量的工作才取得现在的成绩,因此,今后必须要更加密切监视工业运行情况,尤其是一些先行指标运行情况,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激发地方行政办公灵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对传统产业中技术先进、产品先进、有市场竞争力的先进产能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扩大生产。引导企业积极应对环保约束趋紧的状况,合理有序安排生产,促进优势企业产能释放。扩大有效投资,是全市经济持续向好的保障。尽管通过全市努力,投资增速逐渐回升,但是,从全省范围看,新乡投资增速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不仅低于全省水平,也低于毗邻的几个省辖市。因此,今后必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落地速度,为全市经济持续输入增长动力。保护生态环境,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社会发展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愈发突出,而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发展的遏制作用也愈加凸显,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限产限行措施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生存所需,同样,会对企业正常生产、招商印象等带来巨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