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河南通航产业"低空"起飞 仍有四大难题待解

2016年9月7日、8日,中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郑州市上街区政府共同在郑州市举办了第七届中航国际通航发展论坛。彼时,上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市和上街区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郑州通航试验区建设。现有一条2000米×45米的沥青跑道,10万平方米的停机坪,飞行区等级达到4C,通航企业45家,机队规模达到67架。

作为上街区代表通航企业之一,河南啸鹰航空副总经理赵一鸣表示,上街机场至八达岭首航是啸鹰航空继2016年转场南阳之后又一飞行里程碑,是啸鹰航空团队在调机航线审批、飞机保障异地延伸及跨区域监管机构协调等运行能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的有力证明。2016年,啸鹰航空取得了非经营性通航资质与CCAR-145维修许可证,穆尼飞机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国内新增通用航空运输企业27家,新增通用航空器182架。

政策频频加码,突破迷雾的变革

通用航空的发展,正在迎来政策层面的支持。

2016年12月24日,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主持召开民航局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工作方案》和《提升民航服务品质工作方案》。会议指出,通用航空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创新通用航空发展政策。系统修订法律规章,降低经营性通航企业许可和审定门槛,降低通用航空器引进门槛,启动通用航空管理系统。

此前的12月22日—23日,2017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支持通用航空发展仍是2017年的“重头戏”之一。

国家发改委也对通用航空产业打出一针强心剂。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通用航空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结合地方发展基础和需求实际,分类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要求各地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通航项目优先保障和支持。

事实上,从2016年5月份开始,从国家层面提出加速发展通航产业起,令不少业内人士深受鼓舞。5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作出部署。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通航产业兴起已经超过十年,但是发展道路曲折坎坷,也可以说是盲目无序发展。结果造成了通航产业发展失去了方向,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国务院出台《意见》,体现了政府对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明确了任务和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通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被动局面,为通航产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紧接着,6月1日,酝酿许久的新《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正式施行,降低了准入门槛,拓展和清晰了通用航空服务领域,激发了企业活力。

从河南省层面,通航产业也迎来政策支持。平舆县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掀开了全国通用航空新一轮大发展的篇章。2016年1月,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林州、西华、平舆、长垣、登封等通用机场建设。此前下发的《河南省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也明确提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多点支撑”为重点,积极稳步有序地推进全省通用机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基础明显,河南有成为全国通航服务站优势

据民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积累,河南的通航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近几年,省内已经成立不少通用航空企业,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航空运动方面,我省在国内已经达到顶尖水平。其次,河南在对通用航空的需求方面,也有较大的潜在市场。河南具有大面积的耕地,随着土地集约化、土地流转的加快,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为通用航空开展农林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仅是农林作业,还包括电力巡线、航拍、航测等市场,仍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再次,上述人士认为,从区位来看,河南处于地面交通的中心,也是东西南北航路的中心点,很多飞机飞行都要经过河南。“通用航空飞机特点是低、小、慢,续航能力差,大约在500公里左右,飞行2-3个小时需要中途保障。”该人士说,河南的区位,恰恰在飞行的临界点,相当于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全国通航整体发展起来后,河南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从河南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民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我省西部和南部山区外,其他地势较平坦。这对于通用机场来说,选址更容易,建设成本较低,空域在全国也比较好。另外,该人士说,对于通航的发展,地方政府比较重视,各方对通航的发展态度积极、比较支持。在2016年,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争取2020年前初步建成覆盖省辖市的通用机场体系,建成15个以上的二类以上通用机场。

根据上述意见,我省将加快推进林州、西华、平舆、长垣、登封等通用机场建设,推动淅川、舞阳、洛阳龙门、中牟、永城、洛宁、邓州、新密、台前等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其他偏远地区、农林大县(市)、旅游景区等规划建设通用机场。

仍处起步阶段,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及扶持政策等“短板”明显

就我省来说,通用航空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发展具备一定基础,航空运动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农林作业等通航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市场仍不成熟,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民航业内人士指出,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发展不均衡,尤其在通用航空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及扶持政策等方面落后于国内其他省(市)。该人士说,这是我省通航发展的短板,要尽可能地完善起来。

“总体来看,目前我省通用航空发展存在着四大问题与不足。”上述民航业内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首要的问题是政府的政策落地效果欠佳。该人士举例说,比如未制定税收、贷款、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支持政策;应急救援、城市及森林消防等公益性通用航空业务发展的扶持政策不完备。“政府应该通过政府购买,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在有些公益性较强的通航业务发展中,现在是民营企业推着政府向前走,政府不能搭便车。”

该人士提议说,未来医院大楼建设,是否可以规划建设直升机停机坪?按照国际惯例,为给急救提供更快捷的通道,在医院的院子里或楼顶会开辟出停机坪,飞机降落,可直达手术室。这些是企业自身无法完成的,需要政府给予支持。

通航发展中,一个明显的不足是,通用航空服务能力弱。民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通用航空机队规模小、飞行作业量低、业务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基础设施少,也是制约我省通航发展的症结所在。”该人士说,我省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总量少、密度低,功能不完善,发展速度缓慢。省内通用机场数量少,缺乏固定运营基地(简称“FBO”)、飞行服务站(简称“FSS”)、专业维修站(简称“MRO”)等必要基础设施,空管、航油供应等配套设施不健全。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说,目前,我省飞行、机务和签派等专业技术人员也不足,缺乏高级技术、管理和安全监管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大都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