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洛阳产业集聚区成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支撑

  自2008年底我省实施集聚区战略以来,洛阳市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坚持“三规合一 四集一转”发展思路,共规划、建设了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66.5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底,洛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3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5亿元,产业集聚区已经集聚并发挥着强大的能量,为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集聚区已成为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引擎”

  五年来,洛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7.6%,2013年占全市的比重为61.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7%。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1亿元,年均增长53.7%,2013年占全市的比重为44%,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2013年实现税收16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46%。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驱动洛阳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引擎。

  在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集聚区建设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五年来,洛阳市主营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由2009年的5家增加到13家,主导产业主营收入占集聚区全部主营收入的比重由52%提高到69%,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集聚发展明显的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个主导产业的主营收入占87%;伊川产业集聚区铝加工和电子信息两个主导产业的投资占71%;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摩托车占全国市场的39%。全市产业集聚区内装备制造集群主营收入由2009年的500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300亿元,三年内将突破2000亿元;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集群由350亿元发展到700亿元,三年内将达到1200亿元;石油化工集群由300亿元发展到550亿元,三年内将突破1000亿元。

  集聚区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阵地

  依靠集聚区的良好平台,一拖、中信、洛轴等12家老国有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新的生产园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七二五所、轴研科技等16家科研院校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科技成果孵化或产业化基地。

  五年来,产业集聚区新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56个,占全市93%;全市136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14.6%;其中位于产业集聚区内106家,占全市78%,占全省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18%。产业集聚区新入驻项目每亩土地平均投资强度由2009年的120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250万元以上,平均产出由180万元提高到360万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920万平方米,入驻率达98%。

  集聚区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

  五年来,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利用省外资金1034亿元,年均增长48.6%,占全市利用省外资金总额的62%。41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964亿元。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杭州鼎胜集团高精度铝板带箔项目,将成为世界上铝板带箔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总投资24.6亿元的新加坡麦达斯铝业轨道交通车辆铝型材项目,是世界500强企业阿尔斯通公司、西门子公司的A级供应商,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60%以上;总投资10亿元的日本NTN公司第三代轿车轴承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建成世界一流的轿车轮毂轴承和滚针轴承生产线;总投资8.5亿元的中航光电技术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顶尖的光电连接器研发和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和信息产业,市场供不应求。

  2013年以来,新引进的总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总投资35亿元的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的正威集团铜基电子信息材料等176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2014年,洛阳市又制定了五个“提升”工作目标,年底以前,全市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1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力争全年新落地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1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引进省外资金430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新建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0个以上,重点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100个,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