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黑龙江小蓝莓“撬动”林下经济大产业

蓝莓,一种可以在全球创造出75亿美元贸易额的水果,一种在我省大小兴安岭地区拥有巨大野生储量的水果,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多样化以及营养保健天然果品的需求大增,蓝莓逐渐进入人们的“果篮子”。

在中国,蓝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的作物。在现代消费需求刺激下,蓝莓市场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

大小兴安岭国际蓝莓节炒热了黑龙江省的蓝莓经济。透过这样一个平台,人们开始注意到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蕴藏着的巨大蓝莓财富空间,继而引发了全省蓝莓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升级。

蓝莓深加工

“越橘”身先士卒

伊春是小兴安岭野生蓝莓的主产地,近年来,伊春市致力于发展蓝莓种植,促进了蓝莓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伊春市蓝莓饮品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它以纯天然野生蓝莓为原料酿造高档的红酒、白兰地及系列饮品更是享誉海内外。

近日,记者走进了位于伊春市的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有“原生、尊贵、稀缺、健康”的醒目标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越橘庄园的品牌价值核心所在。

董事长王林向记者介绍:“公司成立于2005年,秉承‘酿中国名酒、创世界品牌’的发展战略,在产品研制开发上,先后和省内多所大专院校专家及酒业科研人员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产学研科研队伍,聘请国外知名品酒师为高级顾问和品酒师,成立了小兴安岭山野果开发研究所,走出了一条依托本土及强强联合的自主研发之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个公司以蓝莓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笃斯干红酒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以野生蓝莓、五味子、树莓、山梨、山丁子等系列山野果酒,并将对相关企业蓝莓产业发展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

“省领导到我们公司来视察指导后,按照省领导提出的新的营销模式,我们将产品转向中档消费者。效仿‘小米’的经营模式,做好的产品、用好的包装,给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现在我们已经将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目前,在天猫、1号店、京东等网上商城开始了新产品的销售。”王林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到2020年,将蓝莓、蓝靛果、树莓、五味子等野生浆果实现综合生产、深度开发,形成饮品、果酒、营养保健品三大系列产品。让我们的企业成为集科研开发、加工、提取、宣传、销售一体化的大型集团,成为设备一流、工艺先进、品质高档、风味独特,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原料产地的全国最大的野生浆果产品生产企业。

“作为蓝莓产业的龙头企业,我们要不断带动相关蓝莓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共同促进蓝莓产业高层次发展的引领作用。我坚信,黑龙江蓝莓饮品产业化指日可待。”王林信心满满地说。

“浆果之王”“偏爱”黑龙江

黑龙江省野生蓝莓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蕴藏野生蓝莓27万吨,占全国野生蓝莓储量的90%,占世界的30%。此外,同国内其他地区栽培的鲜食品种相比,我省野生蓝莓具有寒地、野生、有机、保健的稀有性和独特性。而且我省林业用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发展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最具潜力的地区。

近年来,蓝莓鲜果及加工制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我省蓝莓加工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包括初加工和深加工两种形式,上百个品种,初级加工品以鲜果和冷冻果为主,深加工品种较多,主要有蓝莓饮料、果酒、果酱、乳制品和保健品等。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外,我省还具有研发蓝莓产业的科技优势。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从事蓝莓科研人员较多,技术力量雄厚,在蓝莓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科研成果,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科技基础。在蓝莓工业生产方面,我省也已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全省蓝莓加工厂家的数量、规模、产值、产品种类都位于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蓝莓重要生产加工基地。

聚力发展“蓝莓经济”

我省的蓝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效益显著,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把我省蓝莓产业发展成内生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结合我省实际,2010年5月,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了《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中指出,我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育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野生蓝莓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适宜生态区域人工栽培为辅,夯实生产基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打造加工龙头,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努力实现蓝莓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高端化、销售国际化。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一业兴多业”,将“小浆果”做成“大产业”,把我省建成世界知名的蓝莓产业发展优势区和集中区。到2020年,我省蓝莓产业总产值将达到687亿元。

针对我省蓝莓产业的现有状况,中国经济林协会树莓蓝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蓝莓协会副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霍俊伟教授建议:

首先,加强对蓝莓产业的科学认识。蓝莓果实主要有鲜食和加工两种用途。大小兴安岭广泛分布的野生蓝莓,即笃斯越橘,是我省的优势和特色蓝莓资源,果实只适合加工。所以我省的蓝莓产业应以加工为主,鲜食为辅。而我省前几年大力推广种植的北美蓝莓品种由于种植成本高、栽培技术较复杂,并未被广泛接受。加工企业往往也不喜欢加工此类品种。在野生蓝莓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北美品种无法顺利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我省蓝莓的原料来源问题将成为制约蓝莓产业发展的瓶颈。但我省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树莓、黑加仑、蓝靛果、沙棘等其他小浆果资源,这些小浆果栽培容易,产量较高,可加工产业明显落后于蓝莓。因此,我省应以蓝莓为带动,综合推动小浆果产业的发展,避免单一强调蓝莓产业。

其次,加强蓝莓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我省应集聚省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和资金,围绕蓝莓产业的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例如,我省应该开展笃斯越橘的品种选育和栽培工作。同时,应该大力推广在蓝靛果研究上已取得的成果,让这一深受加工企业和种植者欢迎的新树种得以迅速推广,使其作为蓝莓原料的重要补充。

再次,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和特色品牌的打造工作。在蓝莓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其他地区,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发展潜力的浆果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其开发新产品与扩大产能同步推进。同时,针对我省蓝莓产品品牌过多过杂、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知名品牌建设,将其转化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制定行业标准,创新蓝莓产业营销方式。针对目前国内蓝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假货横行的现状,我省应尽快制定相关蓝莓产品的行业标准。同时,深入挖掘整理蓝莓文化,促进蓝莓产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蓝莓企业应合力出击——访黑龙江省科学院研究员张悦

“黑龙江省是野生蓝莓的主产区。蓝莓含有的花青素较高,比较适宜于精深加工,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已从日常用食品向保健食品倾斜,今后可以考虑向蓝莓保健食品发展。”黑龙江省科学院研究员张悦对记者说。张悦建议,政府应从两方面对市场进行引导,一是向精深加工方面引导,加大对蓝莓研发的科技投入,利用高科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条件,给予优惠政策,将蓝莓企业捆绑起来形成拳头产业进行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