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徐水区: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新作为力推新跨越

  徐水区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实力、和谐徐水总目标,坚持“稳中求实、实中求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文明、实力、和谐徐水新篇章。

  把握机遇,推进高端发展

  徐水区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撤县建区两大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徐水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借势而为,树立大保定思维,强化中心城市意识,发挥现有基础,积极与中心城区全面对接。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按照市区标准统筹做好新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切实让大保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建设产业高端、功能完善、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新城区。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挥徐水区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作为保定市中心城区的优势,创优环境,全力争取,努力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加大争的意识和跑的力度,力争北京部分科研院所、名牌大学、职业教育机构、知名医院、公共服务功能采取自建、联建、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落户。

  产业发展上,坚持高端化方向,千方百计与中关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建设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基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联系,引进大的投资者和战略合作者,发展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在巩固发展长城汽车、巨力吊装装备、晨阳水漆等知名品牌的同时,引进一批大项目和在行业领域领先的企业、技术和人才,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同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激发发展的活力。

  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升级版”

  徐水区把项目和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抓好项目和园区工作。

  注重招商选资,立足“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争取更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落地。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的大突破,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深入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将两大园区打造成知名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基础建设体现“实”。加大对两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大王店园区路网、地表水厂及供水管网、学校、医院等工程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园区管理方式,将大王店园区建成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枚章审批的优质服务平台。加大对园区企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帮扶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与管理,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大王店园区五个拆迁村返迁准备工作,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平安、幸福回迁。

  毫不动摇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转型升级中前行,在规范发展中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龙头企业。升级支柱产业。吊装装备产业以增效益、快转型为着力点,继续实施“一支持两带动”活动,支持巨力“二次创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抓龙头、延链条为着力点,在加快推进长城项目的同时,引进发展壮大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规模扩张。石油物探装备产业以重创新、拓市场为着力点,引导俊峰、北奥、宏业等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食品加工产业以强整合、树品牌为着力点,对全区制酒、驴肉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企业进行整合,加速品牌聚集,推动产业升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科技引领企业塑造品牌、实现扩张,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纳税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76家、35家和17家。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上市企业达到11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建成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2个。巨力集团、晨阳集团、风帆公司入选全省“三个一百”领军企业。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年来,全县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45个,总投资890.4亿元,连续三年在全市考核中位列前三名。

  夯实基础,构建“大党建”格局

  徐水区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在党言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常态,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一盘棋”思想,合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各级党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与其它工作统筹考虑、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研究一次党建工作,组织一次乡科级“一把手”党建述职活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做到书记抓、抓书记,具体抓、抓具体,提升党组织的保障能力。

  强化基层基础。徐水区深入推进“依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集中治理整顿后进村、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区”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扭住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确保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能力。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有序运转。加强农村“两委”干部的培训,提高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和履职践诺的能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强化理论武装,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区、科级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用好“四大法宝”,严格党内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员活动日”系列活动,促进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

  深化反腐倡廉。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严明纪律高压线,以“零容忍”态度查办案件,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反“四风”等纪律要求,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严格执纪监督,加大惩戒问责力度,通报曝光典型问题,狠刹不正之风,严防回流反弹。切实加强警示教育,要求广大干部做“三严三实”的表率,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对权力怀有敬畏之心、对名利怀有平常之心、对监督怀有坦荡之心,既奋发有为干事,又干干净净干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徐水“文化名片”,2011年获得保定市文化名城建设先进县称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县城”。组织开展“善行徐水”、“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全区人民的文明素质。2014年,4个单位1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5人被评为“保定好人”。

  提升品位,增加徐水魅力

  徐水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方向,规划上“提标”、建设上“提速”、管理上“提质”,全力打造便捷舒适、绿色宜居的魅力新徐水。

  着力实施“县城攻坚工程”,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绿色生态,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园林城市。搭建城市骨架,完善城市路网,主动融入保定主城区。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强市政、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便民广场、便民市场,增加城市承载功能。实施拆墙透绿、破硬见绿、见缝插绿。做好亲水文章,加快瀑河景观带工程建设,拆除违章建筑,进行绿化美化,实施沿线亮化,打造“青绿相映、水景一体”,“白天看景观、夜间看亮点”的精品生态景观河。

  累计投资近10亿元,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刘伶路东延、城内大街南延、西北外环等道路。扎实推进瀑河景观带二期、区医院医技楼、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刘伶公园、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全区公园、游园达到16个,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扎实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提高年”和城市管理6S行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施数字化城管,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店外经营、三轮车、107国道徐水段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对晨阳大街、华龙路、徐新路工程车市场进行搬迁和拆违,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厕所改造等重点工作。投入专项资金,开展春季、秋冬季植树造林,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着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徐水,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在大气污染防治上用真功,全面实施工业、扬尘、矿山、餐饮、建筑施工、垃圾和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七项污染治理行动,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拆除“黑烟囱”。在节能减排上严把关,强化环保准入,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继续深化小冶炼、造纸、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取缔土小企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做好京昆沿线象山区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加大矿产资源保护力度,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违法占地等行为,建立“不能为”、“不敢为”的长效机制。

  民生普惠,打造幸福徐水?

  徐水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巩固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园区示范化。紧紧抓住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5-2017)三年试点项目实施的机遇,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向农业园区投入,各种要素向农业园区集中。抓好现有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优势产业龙头化,积极稳妥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鼓励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向优势产业聚集。农民致富多元化。继续稳定播种面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林果三大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京津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助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城乡垃圾处理办法,逐步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

  民生工程上,重点实施县城公交、徐水二小、火车站广场建设及片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66个惠民事项,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社会急需、群众期盼的大事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