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通关提速为东盟企业打开“绿色通道”

如何找到既监管有效又便利通关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如何打破北部湾经济区内各查验部门的管理边界,促进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2016年9月10日,随着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国检试验区的正式揭牌,打破了检验检疫几十年来对边境贸易监管的常规惯用做法,其所推行的货物报检、检验检疫监管、出证放行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幅提高了通关速度,并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一车从越南进口的水果,从检验检疫监管到通关放行,只需两个小时就可顺利完成;而企业只需要使用简化报检的手机终端 app,如实填写商品名称、净重、货值、运输工具号码等信息,就能仅用20秒完成报检申请程序。2016年9月10日,随着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国检试验区的正式揭牌,打破了检验检疫几十年来对边境贸易监管的常规惯用做法,其所推行的货物报检、检验检疫监管、出证放行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幅提高了通关速度,并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凭祥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边境城市,那里的边贸往来,常年红火。为了有效地实现便利通关和有效监管的高度统一,近年来,中国广西在凭祥先行先试,探索了一系列便利化的通关模式,并由点及面,复制到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口岸城市,既为区域贸易便利化带来极大帮助,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先行先试,“国门”通关更便利

中国广西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中国拥有口岸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广西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原有开放口岸的建设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渐不相适应,在功能和范围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不过,由于执法体制和协调机制不健全、中国广西边境贸易方式复杂多样,存在通关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且疫情疫病随人流、物流传入传出等风险。为此,自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实施深化改革以来,广西先后在区域内各地市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六市一关”、“单一窗口”等通关模式改革,打通了区域经济发展“命脉”。

2014年11月,“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改革在防城口岸和凭祥口岸同时启动,之后向广西全区各口岸推广,极大提高了报检报关速度和质量。

2015年7月1日起,中国广西电子口岸物流联动系统在南宁关区全面推广应用,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市一关”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区内的进出口货物可在邕州关、北海关、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七关四区”内自由流转,不再需要繁琐的转关手续。

2015年12月,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企业只需一次递交申报信息和相关材料,相关部门根据各自需求从平台上提取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将监管信息反馈给申报人,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因工作量的减少和无纸化作业,人工成本、交通成本也可有效节约30—50%。

除此之外,2016年9月以来,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国检试验区,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也正式上线试运行,有效实现了便利通关和有效监管的高度统一。随着通关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广西进出口贸易实现逆势增长,企业也得以从中尝到“甜头”。据了解,2015年,广西进出口总值达3190.3亿元人民币,增长15%;广西区内海关通关时间提速2.1小时,广西企业跨关区通关物流成本降低20~30%。

“海关等部门通过‘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全天候,无假日’24小时预约通关、无纸化通关等便捷通关措施,大大减少企业通关成本。”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冠安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汉军说,获益于良好的通关环境,公司成长迅速,2015年进口红酒30 万升,较2014年增加了6倍。

创新不息 改革不止

简化通关模式、打造区域通关一体化是北部湾经济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广西扩大对东盟开放的有益尝试。从区域内“六市一关”到“泛珠”四省(区)通关一体化,从关检合作“三个一”到中国首个国检试验区创立,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在通关便利化领域的改革正驶入“快车道”,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仅如此,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日渐深入,经济区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以营造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通关环境。

据了解,目前,“单一窗口”已实现在北部湾经济区港口海关信息联通。在此基础上,广西将借鉴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展完善“单一窗口”应用项目,从沿海逐步向沿边、内河、铁路、航空口岸推广实施,从智能口岸向智慧口岸升级发展,全面提升广西口岸综合服务功能,为“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助力。

另外,广西还将发挥与越南陆海相连的地缘优势和中马“两国双园”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与越南和马来西亚的“两国一检”通关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得到越南和马来西亚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并以友谊关—友谊国际口岸、钦州港和关丹港分别作为实施中越、中马“两国一检”试点口岸。届时,产自东盟国家、乃至世界的新鲜瓜果和水海产品便可快速运往中国内地,真正实现了朝发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