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赵兵峰:带领村民发展葡萄产业

赵兵峰:带领村民发展葡萄产业

□ 本报记者 陈文圣

大新县硕龙镇硕龙社区咪屯是从大新县城通往德天瀑布景区的沿途村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路边的一家生态农业观光园,随着主人赵兵峰将套袋摘除下来,一串已然成熟的葡萄出现在记者眼前。

阳光下,成熟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

“当前,葡萄已经陆续上市。”赵兵峰说,经过套袋保护措施种植出来的巨峰双季葡萄因色泽鲜艳、内质香甜而深受游客、客商的青睐。

在观光园一边品尝肉质香甜的葡萄,赵兵峰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种植葡萄的历程。

2009年,因为大儿子出生,家里需要人照顾,在外务工的赵兵峰只好回来了。

回来后,看到硕龙镇的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游客到硕龙镇特别是德天瀑布景区旅游,赵兵峰从中看到了商机。

“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能种出无公害农产品出来,应该比较畅销。”赵兵峰说。

于是,赵兵峰将屯里公路边的10亩土地承包下来,种植巨峰双季葡萄。

问朋友、问技术员、上网查阅资料、购买书本学习……赵兵峰说,为了掌握葡萄种植技术,自己真是“摸着石头过河”。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实践,2011年,赵兵峰的葡萄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年收入近10万元。

技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赵兵峰又得考虑销路的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每到葡萄临近成熟的季节,我就开始进行市场行情调查,跑大新、崇左、南宁等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拓展销售渠道。”赵兵峰说。

通过调查,赵兵峰把自己的销售策略定位于“不同等级,不同渠道”,利用硕龙镇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游客多的优势,把葡萄装箱,在旅游旺季作为高档水果推向市场,园里80%的葡萄都在7月底前销售出去,剩余部分引导过往游客到葡萄园里自行采摘,按斤出售。

赵兵峰告诉记者,近年来,硕龙镇的边境贸易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少越南客商也过来批发中国的商品。2013年,全屯销往越南的葡萄达9吨之多。

“我们的葡萄‘甜’到越南去了。”赵兵峰爽朗一笑。

致富不忘众乡亲。身为硕龙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赵兵峰在管好自己的葡萄园的同时,积极带动和帮助其他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业。除为大家培育种苗外,赵兵峰还经常无偿为乡亲们进行施肥、剪枝、疏果等技术指导。

现在,咪屯的葡萄种植户达25户,种植的80亩葡萄总产量达8万公斤,户均收入2万多元。其中,村民赵榜明种植葡萄3亩,年产量达2250多公斤,产值2.3万多元。

“在家种葡萄,收入也不比外出打工差,而且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咪屯葡萄种植户蒙飞红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房子建起来了,车子也买了,小孩放假后一家人可以自驾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葡萄不一定只是拿来吃的,还可以是拿来娱乐的。”如今,对于提升葡萄产业的品位,赵兵峰又有了新的想法。“近年来,当地政府有意识把农业种植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观光农业向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致富之窗。”

于是,赵兵峰带领葡萄种植户结合观光农业的要求,把葡萄种植园打造成生态农业观光园。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葡萄园的原有风貌、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风俗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健身、绘画、摄影、度假,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愿望,走高效益农业路子,把观光葡萄园打造成生态文明旅游家园,在提高咪屯群众收入的同时,把咪屯打造成德天瀑布景区典型的旅游观光果园基地。”赵兵峰说。

崇左大情小事,尽在左江日报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