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实施商务扶贫五大行动 扎实推进广西脱贫摘帽推进工作

2016年6月13日,我区召开了2016年度脱贫摘帽推进大会,彭清华书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自治区商务厅深入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发挥商务行业职能优势,通过实施商务扶贫五大行动,加大对有摘帽任务的8个贫困县(市、区)以及1000个贫困村、120万贫困人口所在地区的帮扶力度,在政策合理范畴内重点扶持:

——实施电商扶贫行动。以有摘帽任务的县、村为重点,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步伐,通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对贫困村有电商兴趣的村干、党员、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培育电商新“能人”。组织农产品网上销售,挖掘和包装电商产品,筛选当地具有电商营销价值、广西地方优势突出、又适合网上销售的农产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追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运营的方式进行上网销售。搞好对接促销,组织电商平台对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开展网上对接促销,把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

——实施边贸扶贫行动。积极发挥沿边口岸优势,以边贸互市点为平台,以小额边贸信贷为支撑,深入实施边贸扶贫工程,重点对自治区确定的1000个脱贫目标村中的边境贫困村进行扶持,引导更多边民直接参与边境贸易,增加收入。加强边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口岸、互市点、以及口岸至城镇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离互市点较远的乡镇提供公共交通,方便边民到互市点开展活动。壮大边民互市贸易的主体规模。鼓励贫困边民加入边贸互助合作组织,对吸纳贫困边民互助合作经营、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在贷款贴息、贸易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发展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按照“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的互市产业方式,对进入距离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新设加工型企业,给予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提高对互市贸易的金融服务水平。对参与边贸的贫困边民提供10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

——实施农产品加快流通行动。组织农产品产销对接,把贫困地区农产品运出去。发挥区内21个产地集配中心、区外6个销区交易配送专区和8条产销商流链条作用,组织当地农产品经营大户与“南菜北运”运营企业对接洽谈,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利用广西-北京冷藏集装箱班列,加快贫困地区的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流通,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组织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把贫困地区农产品推销出去。每年组织广西特产生产经销企业进驻广西特产行销全国营销网站销售,同步建立销售手机版和微信版,做到B2B、B2C、O2O三位一体,搭建广西特产行销全国网上销售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推介、宣传、展销活动,筑牢4大核心市场,拓展5大销售核心渠道、培植10家核心龙头企业、培育30个特产品牌,在促进以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为主的特产销售的基础上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把农产品市场信息传下去。加强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每周定期分析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禽、蛋、水产品等重点商品的市场监测信息,及时发布重点商品销售及价格等情况,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引导生产,促进流通。

——实施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引导开展定向职业培训。充分利用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鼓励我厅所属4所职业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全程资助、定向就业的模式,招收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巾帼班”、“五菱汽修班”等专业的定向培训,毕业后优先推荐就业。目前,广西商业学校与大新县职业学校达成了联合办学的初步意向,定向招收大新籍贫困中学生,培训合格后进入五菱汽车公司就业。组织用工对接。指导摘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定点帮扶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到南宁“富士康”等企业务工,提高农民收入。

——实施定点帮扶大新县实现年度脱贫摘帽计划行动。整合资源定点帮扶。发挥定点帮扶大新县扶贫工作的牵头作用,组织在大新县有定点帮扶任务的5个区直单位,整合各自行业资源,合力开展帮扶行动。落实“一帮一联一扶助”结对帮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自治区商务厅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与大新县定点帮扶村开展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扶助贫困残疾人户活动(“一帮一联一扶助”)每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安排1名以上(含1名,以下同)厅领导、1个以上处室党支部结对帮扶,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与1户以上(含1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动贫困家庭可持续增收。立足当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以苦丁茶、澳州坚果、“丛林鸡”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探索产品深加工,做好产销对接,发展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何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