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惠州高端产业加快发展 民企作用明显

27日,惠州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召开。记者从中获悉,一季度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75亿元,增长7.1%。一季度惠州部分“短板”实现补强,比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1.6%,比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小微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等。

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做好经济工作。市领导麦教猛、黄雁行、李敏、张瑛、徐云枢、刘小军、林洪、陈高燕、王正印参加了会议。

亮点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1.1%

陈奕威指出,一季度惠州经济开局平稳,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质量提升、企业效益良好、金融动力增强等特点。但与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目标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切实解决好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工作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增强抓经济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惠州实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是惠州经济发展的“短板”,一季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6.6亿元,增长7.6%,占GDP的比重41.6%,比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投资8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落子大亚湾,有望开创惠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纪元。

民营和小微企业也是惠州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短板”得到补强。一季度民营企业增加值124.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规上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151.5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个百分点。

惠州高端产业稳定发展,现代产业占比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72.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1.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54.2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1.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惠州金融动力增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和30.6%,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贷款中的长期贷款增长38.8%。此外,金融机构存贷比达70.3%,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银行不良贷款率0.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2个百分点。

底气 工业用电增长16.8%珠三角居首

虽然面临严峻形势,但当前惠州经济发展仍有底气、支撑和潜力。

工业用电量被看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一季度惠州工业用电量增长16.8%,增幅高于全省9.3个百分点,居珠三角第1位,全省第2位。这说明惠州实体经济的发展仍旧有底气。

同样说明实体经济发展的还有惠州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数据。一季度惠州民营企业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16.5%;规上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151.54亿元,增长50.7%。

惠州手头还储备有不少项目。潼湖生态智慧区已签约的总投资近3000亿元的一批项目将陆续动工建设;惠州2013年以来新立项亿元以上在建和未开工项目有654个,计划投资达3270亿元,特别是随着赣深客专惠州段、广汕客专惠州段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资建设,对投资增长将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

中海油惠炼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中海壳牌120万吨乙烯项目预计年内投产,以及信利一期、伯恩光学、旭硝子等项目工业产值不断显现,去年新纳入的3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将贡献一定的产值。此外,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大批创新成果不断转化,创新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断增强。一季度,惠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0.5%)和去年同期(10.8%)1.5和1.2个百分点,显示消费需求依然潜力很大。随着惠货全球行和全国行、云博会、科交会、旅游文化节等各类展会活动相继举办,将进一步拉动内需增长。

出招 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及新能源产业

陈奕威强调,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深刻认识惠州跨越发展的底气、支撑、潜力所在,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全力扭转经济工作的被动局面,确保上半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陈奕威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推动“两港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加快项目落地;千方百计招商选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惠州将加快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大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创新发展“八大抓手”抓落实,办好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努力提升惠州创新发展水平;抓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海绵行动”,加快建设“罗浮新城”,以开放姿态参与深莞惠经济圈(3+2)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惠州将重点推动惠州机场建成全省新干线机场和地铁一号线、深惠城轨等规划建设。

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强调,要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拿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对策措施,在加快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去降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海绵行动”、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强运行监测、推动安全发展上持续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