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江门高新区掀开对接深圳产业合作新篇章

近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深圳产业对接大会在深圳举办,共有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20个深圳与江门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掀起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与深圳产业合作的新篇章。

作为江门市率先创新发展“领头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与深圳对接特别是产业合作值得期待。江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表示:“加强‘深江对接’,要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深圳,主动对接深圳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的外溢。”为此,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专门成立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和服务企业三支专责队伍,助力“深江对接”。江门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汤惠红多次率队前往深圳,进行产业对接、招商洽谈。

集聚资源珠西科创中心闪耀江门

作为江门市惟一的国家高新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是江门最有活力、最有创新能力的区域,是一座科创中心、科创之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江门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

同时,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是实施“珠西战略”的主阵地和增长点,是江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2015年,江门市开始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作为其核心区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依托创新型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和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城,有机融合江门高新区传统四大国家级平台。加上2016年获批的全国首个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成为多平台叠加区域。特别是核心平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现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高”和“新”的金字招牌,也让其融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的发展格局,实现与广州、深圳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也为深圳、江门合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为加快高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建设,江门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把江门市科技、高教、高企资源等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打造江门市科创中心,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为龙头,凝聚五大国家级平台的合力,依托政策叠加之势,带动江门市1+6产业园区共创共融,共同把江门建设成为珠西创新中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引擎,深圳聚集了众多创新元素。谈及江门与深圳合作,汤惠红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大手牵小手’,同步创新,联动产业,共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创新驱动珠江西岸重要发展极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先行先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政策,迅速集聚了各类创新资源,有效培育了较为完整的创新孵化育成体系,加速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成长为珠江西岸重要的发展极。

为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大力推行“承诺制”“委托制”“清单制”,深化简政放权;组建了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和服务企业三支专责队伍,专注于为企业落地投产、增资扩产和科技创新资源的引入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以及个体工商户“五证整合”;在广东省率先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窗式”办理;大力推行去费减负,共为小微企业减免150多项费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努力在园区实现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

此外,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还成功创建全国惟一的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博士后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圈”。建成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人才大厦、博士后创客空间、博士后双创园和国际孵化基地等多个载体,加速打造珠西地区高端人才高地。

最特、最优、最美的环境,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吸引了艾默生网络能源、美国德尔福、三菱重工、赫克力士、西铁城精电科技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落户。今年2月,比利时优美科集团签订投资协议落户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在这里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材料的核心产业基地。

由此,与深圳的合作也日益升温。

2012年从深圳来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投资的路思拓集团落户4年,已经在马达电机、创新技术、电商等领域颇有建树。“我当初来园区有4个原因:第一是这里土地优势,江门是珠三角惟一一块未充分开发的地方;第二是政策优势,珠西战略策源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都位于江门,而刚刚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也大有可为;第三是政府服务的优势,江门和园区的政府服务非常高效,有点像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第四是房价的优势。”路思拓集团董事长石秋说。

除有一批深圳企业落户外,目前,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设立江门分中心,地尔汉宇、科恒实业等园区重点企业也与深圳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同处湾区共谱合作新篇章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江门与深圳同是这充满魅力、实力和活力湾区中的一员。

“深圳与江门的合作,互补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有责任也有实力发挥大的作为。”彭章瑞表示。

深圳是全国各地创新发展的典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引擎,汇聚了众多创新元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江门经济总量虽然不突出,但发展空间充足,特别是在小微双创方面敢为人先。深圳、江门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共同构建了“1+1+7”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格局。

推进深圳、江门对接,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发挥深圳龙头引领作用、促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两地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一项互利双赢之举。

“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拥抱深圳,迎接大湾区。”汤惠红表示。

接下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注重追求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在创新中寻找改革动力,在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对接深港澳经济圈和广佛经济圈,致力于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区,努力建设宜业宜居的珠西现代科创产业新城。

“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珠西战略’的深入推进,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必将迎来一个创新发展的春天。”彭章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