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商打造佛山首家企业平台型孵化器

不依赖于政府主导,佛山首家企业平台型孵化器从本月起在南海投入运营。该孵化器是由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打造的,专注智能机械装备领域,首批进驻10个科创团队,成功将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引入南海。

据了解,这个孵化器是中南机械利用自身的工业旧厂房改造而成的。通过直击国内高校实验室的“创新成活率不高”之痛,中南机械希望凭借自身在装备制造行业中的丰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丰富和落地。

旧厂房变身高大上孵化器 “制备车间+科研”直击科创痛点

这家孵化器的全称为“广东中南机械智能孵化器有限公司”,中南机械位于广佛路盐步路段的老厂区正因为这个项目而“改头换面”。

南海乃至佛山的机械装备产业发达,佛山市2015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直逼6000亿元,体量占据整个珠西军团“半壁江山”。

位于广佛交界的中南机械有“上天下海”的“隐形冠军”之称。它是“雪龙号”科考船、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零部件的供应商,是船用柴油机电喷系统领域的“隐形关键”。在去年9月起,中南机械开始筹划改造它的旧工业厂房,打造佛山地区首个由民营企业打造的产品平台型孵化器。

如今,它的第一期改造成果已经出炉。

“充斥着机油味道的制备车间”与“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办公室”,这两种生产场景同时出现在这家民企,成为了同一栋工业厂房内的“上下铺兄弟”。

生产“雪龙号”科考船所用燃油共轨的制备车间,包括工程师团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一楼原地不动。二楼、三楼彻底大变样,除了保留在二楼一隅的巨大配电房外,再看不到一丝工业厂房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集科研办公、休闲娱乐、学术交流多功能于一体的物理空间。

骤眼看,这个物理空间与一般孵化器无异,区别只在于,它有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学术报告厅。据中南机械副总经理毛卫东介绍,5月27日,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成立大会将在这里举行,学界将有200多人赴会参与学术交流。

然而,对于大多数智能装备领域的创新创业者来说,虽然这么高规格的学术讨论会难能可贵,但他们最看重的,却极有可能是位于一楼的那个充斥着机油味道的制备车间以及它背后隐藏的技术力量。

为什么呢?这得从大学科研的痛点讲起。用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的话来说,这个痛点可以概括为7个字:创新成活率不高。

许冠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过机械工程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南机械赖以“发家”的柴油机关键零件国产化项目正是出自他的手笔。他说,智能装备行业创新技术获取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产学研,但目前产学研的“学”有点勉强,因为大学教授最大的优势是理论性强,但动手能力不强,往往从试制阶段起便遭遇困难重重。

“实验室产品只讲求基本功能,但进入批量化生产就要讲到高合格率、低故障率,需要经过反复的可靠性试验。而我们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把创意或实验室产品变成工业产品。”毛卫东说。

首批进驻团队以“华工系”为主 最年轻“领队”是“80后”佛山人

从市场的反应看,这个孵化器一出生便赢得了掌声。早在去年年底,中南机械的董事长许冠便透露,广东中南机械智能孵化器有限公司”已挂牌成立,预计要容纳60个团队进驻。就在这个月,首批10个科创团队正式进驻。

邝清林所带领的“高性能热熔胶连续法先进制备技术及产业化”便是其中之一。邝清林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3年前他以广东省科技部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南海,在南海民企“星联科技”开展服务。

3年过去,结束“星联科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邝清林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将自己研发的实验室高分子检测仪器产品送到了中南机械进行试制。据说,这种仪器是几乎每个科研实验室都需要的,目前相应的核心技术为外国企业所垄断,一台仪器的首家达到数百万元,但如果能顺利实现国产化,那成本还不到100万元。

3月30日,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就“蓝海人才计划”第七批创新创业团队拟立项名单进行公示。据中南机械证实,包括邝清林团队在内,名单中7支团队将全部落户其孵化器。

扫描这些项目团队不难发现,他们全部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最年轻的团队领军者是80后佛山人。仔细看,这些团队领军者均实力非凡。

如,带来“PolyCloud|—基于云平台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仪器”项目的范彦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公派留学生,他在德国柏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现在是华工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双聘硕导。

晋刚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副教授,他是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学术骨干之一,其“SJDD系列塑料电磁动态塑化挤出设备”,曾在2002年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励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肖志瑜是该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去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评审结果,华工3个项目获资助,其中一个便是他负责的“医用植入件高精度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装备”项目。南海此行,他带来的是“高性能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关键技术研发”。

陈扬枝教授从事的是机械基础零部件研究,南海乃至佛山的装备机械产业发达,他的“第一代线齿轮加工专用数控铣床开发与应用”项目估计会正中行业下怀。

刘亚俊是华工的副教授,从事的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研究,他和邝清林都有过相同的到企业去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经历;杜启亮是7名团队带头人中最年轻的,是名“80后”佛山人。目前是华工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微机器人、视觉控制。

邝清林、范彦斌、晋刚……创新创业者正纷至沓来,打开了省内科研力量抢滩南海的新景象。

兼具孵化和加速功能 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可直接落地大沥

当这些代表产业前沿研究的创新创业项目纷纷落户,南海是否有足够地底气帮助他们走出科创痛点的迷思,从实验室的云端上下来,转化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呢?

对于这一点,许冠表现自信。

许冠介绍,这个孵化器采用的是公司化运作,与其他只提供物理空间的孵化器不同,不但提供办公、住宿等基本创新创业条件,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南机械只吸纳智能装备的、机械类项目,将兼具孵化和加速功能,已经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来做项目对接、变现,可以推动把大学实验室里有前景项目直接产业化。

毛卫东担任了许冠口中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他介绍称,孵化器只作科研之用。利用一楼的制备车间,创业团队可以快速完成试制,一旦形成工业化产品,进入到产业化阶段,便算孵化成功。

目前,中南机械已与南海区大沥镇达成了一项合作,任何一个孵化项目一旦进入产业化阶段,都可以直接落地到当地的大镇产业园去,这样的无缝衔接将加速项目的发展,令它的产品可以快速进入批量生产,实现市场价值。“整个孵化的过程将会非常快,1—2年间便可完成。”毛卫东说。

如今,“旧厂房变身孵化器”大戏的帷幕徐徐展开。讨论它将对南海乃至佛山的装备制造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为时尚早。

据毛卫东介绍,这次改造的总投资额将达到4000万元,改造面积将达2.7万平方米,“现在我们才刚做好了6000平方米而已,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到佛山南海来创业。”

说这话时,他向笔者睇来了一张在这个月初才刚印制好的新名片。名片上,中南机械打出了一个全新品牌——“中峪智能”。“峪”者,“山谷”也,这家广东民企希望借此打造机械智能装备的中国硅谷吗?

一切都那么地值得期待。

政府主导到企业牵头

看南海引智的新思维

笔者留意到,有民营企业牵头打造装备机械装备产业的孵化器,这在佛山甚至整个珠三角都是没有先例的。过往,这类的孵化器主要由政府来搞定。

而笔者此前与一些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企业对于这种形式是“又爱又恨”,爱的肯定是因为政府的“可依靠”,但政府主导的方式也会产生问题。比如,在对如何引进的项目和具体衔接问题上,高校团队与制造企业之间对接问题一直没法解决。

从中南机械智能孵化器的首批进驻企业中有7个获得了南海区科技部门的青睐这件事上看,南海政府对于民企牵头的这种方式是乐见其成的。中南机械的董事长许冠在一次受访中曾透露,他提出的有民企牵头创办智能机械装备孵化器的新思路得到了南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南机械智能孵化器的例子说明,如果企业很有技术底蕴,对某个行业有足够深的理解和远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一样可以闯出条路子来的。

从政府主导到企业牵头,笔者看到了南海的“引智”新思维。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逐步升温,体量撑起整个珠西装备制造业“半壁江山”的佛山,需要政企合力,也需要更多的新思维。这也是笔者关注中南机械这家南海企业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