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创新引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速

一条将广州、深圳两大创新中心连接起来的创新走廊,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完善区域协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这条可以媲美美国“128公路”的创新通道,将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的“创新辐射源”。

谁能在这场外溢创新资源的“争夺战”中拔得头筹?一江之隔,珠江西岸城市群能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牵动珠海、中山、深圳千万人口目光的深中通道正在加快建设。当这条通道未来接上贯通珠海、中山、江门直至连上粤西的西部沿海高速,新的想象空间正在被打开:

这里能不能诞生一条东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粤西的珠江西岸“第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副走廊”?

“128公路”带出的西岸新憧憬

珠江奔涌而下,东西两岸风景却不同。

利用香港这一国际窗口,珠江东岸大量引入香港和境外的资金、贸易、技术、运输、管理和市场等资源,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创新中心。

珠江西岸灯火同样通明,但经济规模、产业基础、人才集聚度、创新生态等却落后于东岸。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这将是影响全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布局。

如果比照世界知名湾区——纽约湾区的发展来看,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类似于纽约湾区的“128公路”,这条公路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成为带动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陈宇山看来,广州、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中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城市,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 1 7”格局中的两个“1”,分别代表着老牌创新城市和新兴创新城市。

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构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释放巨大的创新辐射效应。

陈宇山认为,一方面是加强新兴的创新创业资源与传统高校、院所、国企的雄厚创新实力交会对接,催生新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另一方面代表创新格局“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突破,推动创新资源在创新走廊的“线”上流动和共享,以“线”带动整个大湾区“面”上加快创新发展。

从珠江东岸的“128公路”走来,大量创新资源正在向外辐射,哪里能争到这些资源?

专家认为,一江之隔的珠江西岸,面临着新的机会。

“全球化条件下,湾区经济区域的核心区通常呈现‘多极化’格局,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陈宇山说,据此经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也需要数个创新高地互相支撑和促进,除珠江东岸的广州、深圳两个创新中心外,目前西岸地区还缺少一个能带动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缺少一条科技创新副走廊。

“随着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的建设,未来通达路网将连接起香港、深圳和珠海、中山、江门,形成圆环形经济圈,创新资源流动效率将大幅提升。”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常务主任陈恩表示,珠海、中山、江门三地之间有可能出现一条以西部沿海高速为纽带的珠江西岸“创新走廊”。

这条创新走廊将更加突出“西岸优势”:强化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科技创新,同时接受港澳、广深创新资源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