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从“南番顺”到“南天龙”,谁搅动了广东经济百年格局之变丨珠三角观察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刻了。你准备好了吗?

本期观察君带大家一起关注珠三角区域经济新势力。

从经济总量上看,2017年,广东经济总量89879.23亿元,约为13500亿美元,位居全国省级第一。按目前速度,2018年广东经济总量有望达10万亿元。

这么大体量经济直逼韩国GDP。那么你可知道谁是支撑2017年广东经济发展的那条“龙”?

1

广东GDP10强区花落谁家

>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对一省经济带动作用也极大。

日前,随着2017年广东各市经济数据出炉,一份充满惊喜的广东10强区榜单也诞生了。

相比2016年10强区榜单,10强区阵营的“小伙伴”并没有增加,依旧为深圳的南山区、龙岗区、福田区、宝安区、罗湖区;广州的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以及佛山的顺德区和南海区。

但榜单名次出现轻微的变动。头部的“南天福“(南山、天河、福田)已变为”南天龙“(南山、天河、龙岗)。

深圳南山区与广州天河区依然遥遥领先。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

从GDP差距上看,南山区在GDP的总量优势进一步凸显,从2016年领先41.19亿扩大至283.79亿元。

广深之间头部强区之间的竞争,也一定程度反映在两座城市GDP总量上。

在第三名这个位置上发现变动,“关外”龙岗超过“关内”福田,这充分彰显了“不进则退”“进得慢也是退”区域竞争残酷现实。

2017年,福田区从2016年的3561.44亿元增长至3820.56亿元,增长259.12亿元,不敌龙岗区GDP总量增长681.56亿元。

从传统“关外”区超越“关内”区这个数据背后,可能也是深圳撤销“二线关”背后的事实依据。

从榜单上看,相比2016年,深圳龙岗区和宝安区分别再进一个身位,从原来的广东10强区的第4和第6位至第3第5位。

如果从城市整体来看,这10强区中名次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南山区、天河区、越秀区、顺德区、南海区、罗湖区。名次发生变动的强区是龙岗区、宝安区、黄埔区和福田区。

2

10大经济强区背后发展密码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看似固若金汤的广东10强区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你追我赶”。

10强区名次变动,也是经济活力的另外一个衡量标准。深圳区域发展逐渐模糊了“关内”与“关外”的特区界限,其中龙岗区和宝安区表现抢眼。

广州黄埔区虽然在在广州市级区域排名位次没有变化,依旧是广州“老二”,但从全省角度看,在宝安的追赶中,不得不让位一个名次,从第5位退居第6位。

佛山顺德区与南海区位次虽然没有变化,顺德GDP总量优势从382.22缩小至379.03亿元,也就是说南海用一年时间,将其与顺德GDP经济总量差距缩小3亿元。

而从全省经济集中度看,2017年广东10强区经济总量达34359.19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38.22%,比2016年占全省GDP比重38.33%降低0.11个百分点。这也间接说明,广东区域经济在进一步的结构调整中,经济增长极向10强区之外的城区延展。

以2017年广州各区经济增长数据看,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广州11区中,增速前5中,除天河区位列10强区,其它南沙区、番禺区、花都区和海珠区都在10强区之外,有非常好的增速表现。

这背后呈现的其实是相同的发展逻辑。广州的经济重心正从传统的中心区(天河、越秀、黄埔)向外围南沙区、番禺区扩散;深圳的经济重心也随着龙岗区、宝安区的崛起,呈现“北部崛起”的势头,助推深圳城市“东进战略”的步伐。

广州番禺与深圳罗湖区2017年GDP总量差距为212.97亿元。

在日前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番禺包括广州大学城、长隆在内的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也首次纳入主城区范围。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中,番禺区以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入选。

随着思科中国创新中心、广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世界500强项目,番禺彰显了强大的后发势能。

未来广深竞逐在10强区榜单之中区势竞逐中,必将有更多新的演绎。

3

百年经济重心迁移背后格局之变

占比广东GDP总量近4成,广东10强区可谓广东经济傲视全国的“四梁八柱”。

熟悉珠三角看官都知道,南海、番禺、顺德是清代、民国整个岭南最富庶的地区。

从地理上看,当时的“南番顺”,也包括今天广东10强区中的南海区、番禺区、顺德区和越秀区以及天河区和黄埔区地界。

数百年间,广东经济重心逐步发生偏移,从传统的“南番顺”变为如今的“南天龙”。

变量最大的就是小渔村——深圳,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强势崛起,一举杀入北上广这个一线城市的阵营。

广东经济发展与地理、时局也是相辅相成。

数百年间,全球进入“海洋时代”。随着珠江泥沙冲击带来的出海口“位移”,加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背景下,深圳迎来发展重大机遇。

以马化腾、任正非、王传福、刘自鸿等一批新锐企业家抓住互联网、通信技术、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取得不少影响全国、轰动世界的技术突破,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中龙岗的发展,与华为带动作用就休戚相关。南山区的发展,与腾讯的成长也密不可分。

由《证券时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深圳辖区内上市公司市值合计达10.04万亿元,超过上海、广州,仅次于北京。

其中,腾讯市值3.2万亿元,在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中占比超三成。

如果以百年光阴为观察坐标轴,广东的经济中心一个明显趋势是从珠江西岸逐步过渡到珠江东岸。如今在珠三角“东强西弱”格局,是历经超过百年的发展结果。

强区背后,既有历史传承,也有新锐“强企”的鼎力支撑、以及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一个更为前瞻性的布局,旨在打造为“中国硅谷“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把广东经济10强区”打包“发展,互通有无。

从深圳南山区、龙岗等地,经过东莞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到广州海珠、番禺、越秀,经由地铁、城规、高速等交通网络,直达佛山顺德、南海,串起百年间广东经济发展的重镇。

你看这条盘珠江口的这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像不像支撑起今天广东经济蓬勃发展的”巨龙“?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朱紫强

【策划】郑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