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佛山三水将建“禾花雀”科研观测基地

位于佛山三水新城的云东海湿地公园,传来好消息!日前,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

依据规划,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由云东海北湖及其汇水河涌和月亮湖组成,总面积401.9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30.59公顷,湿地率82.24%。云东海街道计划通过3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

与此同时,针对堪比大熊猫的珍稀濒危物种“禾花雀”,云东海湿地公园将打造一定面积的稻田,作为“禾花雀”栖息繁衍的场所,建设“禾花雀”观测科研基地,保护这一三水名片。

重现“万丈平湖”云东海湿地景观

据悉,在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有三条大江,西江、北江和绥江交汇流通,形成了独特的三江汇流景观,三水区因此而得名,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即坐落于此。自北江而来的江水经由杨梅涌、辑罗涌和沙头涌进入云东海,再由大塱窝涌流出进入西南涌,流经佛山市、广州市后,在白云区汇入珠江。

历史上的云东海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湖泊,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面积逐渐萎缩,浩瀚大湖已然消失,河网密布的环境难以再见。进入21世纪,三水区政府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恢复云东海湿地,对湿地周边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发展思路,经过10多年的生态恢复,云东海“万丈平湖”湿地景观得以重现。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能够完善三江水系连通,保护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的下游水源和水质,恢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湿地,环境教育价值突出。

创建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是三水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打响三水区“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招牌的应时之举。目前,三水区政府已经承诺成立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护三水名片保持物种多样性

黄胸鹀,三水当地称为“禾花雀”,有“三水名片”之称,作为三水区的标志多次见诸广东省报端。三水地区是黄胸鹀集中越冬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三水地区黄胸鹀数量惊人,后因捕鸟猎鸟行为频发,数量急剧下降,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列入濒危物种,与大熊猫同列。湿地公园大面积的库塘、稻田、芦苇或者高草丛以及湿润的荆棘丛是该鸟类理想的栖息地,亟待加强保护。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保护鸟类栖息地和食物链,对于保护自然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东以云东海环湖路和宝月引涌、大塱窝涌堤岸为边,南以321国道为界,西至云东海大道,北以云东海北湖堤围和环湖路为边,由云东海北湖及其汇水河涌和月亮湖组成,总面积401.9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30.59公顷,湿地率82.24%。

湿地公园内湿地包含永久性河流和库塘两种。永久性河流为杨梅涌、宝月引涌和大塱窝涌,边缘效应明显,生物多样性较高。库塘湿地包括云东海北湖和月亮湖,水中小岛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公园内有维管植物70科176种,常见湿地植物有荷花、睡莲、芦苇等。脊椎动物20目54科143种,以鸟类和鱼类居多,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种,有虎纹蛙、黑翅鸢、凤头鹰、红隼、褐翅鸦鹃和小鸦鹃。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内物种丰富。

■链接

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五大功能区

根据现状条件,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实行分区管理。

1、湿地保育区包括云东海北湖及其汇水河涌,面积295.90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3.61%。云东海北湖是湿地资源的核心区域。汇水河涌生物丰富,保护价值高。主要开展水量保护、水质保护、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恢复重建区包括北部离岸小岛和西侧堤围,面积5.86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46%。规划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地带性植被群落。

3、宣教展示区包括云东海北湖周边堤岸,面积42.5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0.58%。现有堤岸植被茂密,景观优美,视野开阔,已经建设部分游览设施,适宜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4、合理利用区为月亮湖及其西侧陆地,面积57.02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4.18%。该区域是周边市民休闲的集中区域,基础设施较为成熟,适宜开展生态休闲活动。

5、管理服务区位于云东海北湖南部中央,面积0.68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17%。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治安岗等,维持湿地公园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