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供给侧改革下 梅州工业“强筋健骨”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开启。在近日举行的广东省“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热词。对广东尤其是梅州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围绕淘汰传统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布局新兴产业等,梅州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已进行了一次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传统支柱产业低附加值、粗放发展的局面仍然未彻底改观,新兴主导产业未能形成。目前,梅州工业体量小,远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如何尽快补齐工业“短板”,将巨大落差转变为发展良性反差?供给侧改革,为梅州工业振兴提供了一种全新视野。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在此前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指出,要结合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产业集聚带企业的分类指导,错位发展,逐步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电声、生物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建议,在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梅州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现状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工业经济活跃程度。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梅州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加速跑”,其中工业投资208.84亿元,增长59.8%,增速全省第一。

  “这正是梅州近年来在工业、制造业领域进行结构性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梅州市发改局总经济师吴特宏说,近年来,梅州围绕淘汰传统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布局新兴产业等,在工业、制造业领域进行结构性改革,支柱产业发展加快,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2015年,梅州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矿业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83.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28%。同时,工业技改效果初显。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3.6亿元,增长42%,共淘汰落后产能15万吨,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此外,工业园区进一步扩能增效。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的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上升为省级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平远、五华、丰顺、蕉岭、大埔、梅县区和蕉华园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园管理,全市省级园达到9个。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梅州传统支柱产业低附加值、粗放发展的局面仍未彻底改观。2015年,梅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9亿元,不到全省的1%,增速比2014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

  从用电量来看,梅州去年的工业用电量累计44.52亿千瓦时,增长1.0%,总体趋于稳定。然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却连续3年负增长,2015年梅州的PPI为95.8%,同比下降4.2%。可以预见,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加大。

  “梅州的工业起于起步阶段。”陈鸿宇说,当前梅州制造业突出的问题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低端的产品过剩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端的产品又短缺。

  这种落差,在与邻居河源还有福建龙岩市的对比中尤其明显。2014年,“粤北黑马”河源市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22.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48亿元,增长18.0%。值得一提的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领跑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8.31亿元,发展后劲十足。

  10年前,龙岩与梅州的GDP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产业结构看,2005年,龙岩三次产业比是19.5:43.8:36.7,梅州为23∶42.2∶34.8。10年后,龙岩GDP为1739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8.5:48.5:43.0;梅州GDP为951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19.0:36.7:44.3。

  从上述几组数据可见,在经济新常态下,梅州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已然不足。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地区在经历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资源密集阶段的发展后,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发展资金、技术、知识和创新含量更高的产业,经济增长终将缺乏动力。面对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步梅州能否在工业领域激发内生活力,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显得至关重要。

  “梅州当前经济发展还未形成符合本地的现代产业体系。向结构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这正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陈鸿宇建议。

  部署

  加快布局新兴产业 为改革提供创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是梅州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工业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梅州已有部署。

  在梅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黄强指出,结合供给侧改革,梅州将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突出抓好电力、电声等主导产业,扶持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争取纳入省级大型骨干企业名录,加快打造一批“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

  新鲜出炉的梅州“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供给侧改革,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围绕“一区两带”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补齐工业短板。

  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以创新驱动取代投资驱动。“十三五”期间,梅州将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通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国内院校、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联盟,争取一批国家实验室落户梅州,建立健全具有梅州特色的创新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推进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电声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完善省稀土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吴特宏介绍,未来五年,梅州将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高新技术集聚区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众创业平台,力争全市8个县(市、区)均建立1家县级以上的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是工业运行中的一个亮点。“十三五”期间,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梅州还将进一步加快培育、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优势产业,依托稀土资源,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稀土材料,推进南方稀土重要基地建设。”吴特宏说,同时,发挥中药资源、富硒土地和生态环境三大优势,注重梅片树种植与加工技术研发,重点培育发展南药、富硒产品和长寿健康保健品深加工产业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是山区城市,但梅州的发展视野日趋宽广。“十三五”期间梅州将瞄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梅州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事实上,早在去年,梅州就出台了《梅州市信息基础设施三年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广东移动公司、广东电信公司、广东铁塔公司、广东联通公司等四大通信运营商签“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通信技术、芯片技术、基站和路由器等设备生产、系统集成的深度研发和产业升级,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几年,梅州将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重点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积极培育下一代互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的相关产业。

  可以预见,在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梅州工业发展将迎来春风,但也要看到改革仍有不少阻力。陈鸿宇认为,供给侧改革除了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外,更需要加快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减税减负,加快推进垄断领域改革,全力推进权力负面清单,为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